船保駕護航不成?”張環聽著聽著老毛病就又犯了,每當聽到他不明白的地方總是喜歡刨根問底的問個為什么,當然對于一個太子來說有這種好奇心是一件好事,可對于不知道他身份的姜田來說這種好奇寶寶絕對是讓人郁悶的存在,尤其是現在并非課堂上那種師生關系,他所說的一切也都不需要講明白道理。
姜田本來想裝作沒聽見繼續說自己的,可是他敢這么做,吳遠卻絕對不敢把太子晾在一邊,所以也就擱下筆來同樣問到“學生也有這些疑問,不知先生可否賜教?”
劉寶鎧作為知當然要替太子說話,而且他老爹給他的任務中也包含了這項內容,所以他同時鼓噪到“先生就給我等說說吧,這海軍除了打殺之外,為何還有這么多道道?”
姜田一看這架勢,也明白他們幾個這是擺明了醉翁之意不在酒,這幫人一個個都和海軍不沾邊,卻又對這次的改革如此上心,唯一的可能性便是有人讓他們來探聽這其中的奧妙,所以無論如何今天要是不給他們講明白,自己都夠嗆能指使這幫家伙干活。所以也只好先放下手中的工作看著他們“既然你們還不明白海軍是什么,那我就來給你們講講。”
海軍的作用在后世是沒有任何爭議的,除非某個內陸國家壓根就沒有海軍,否則任何一個沿海國家都知道一支精干有威懾力的海軍意味著什么。從馬漢著《海權論》開始,海軍的各種功能就在不斷的被完善,直到后來的美國將其發揮到極致,據說一旦出現了什么突發事件,美國總統總是先問自己的航母在什么位置。放到現在這個時空,對于中國來說小農經濟幾乎平衡的不可被撼動,當年英國人不就是靠才撬開了這種貿易壁壘。所以對于中國來說維持一支大規模常備海軍是得不償失的。可是在姜田的講解中,中國必將逐步打破原先的經濟體系,在海外能獲得大量的生產物資,比如印度的棉花、日本的銅、西班牙人的銀幣、以及南洋的錫、各種木材和糧食,這些東西的大規模涌入是不可阻擋的,獲得了廉價原料之后,中國的工業必然能產出大量廉價的工業品,而生產力超出本土消費能力之后必然又會尋找其他傾銷的市場,所以不可避免的要讓產品再返銷會歐洲,最終完成經濟上的循環,或者說是剝削。
那么歐洲國家會如此心甘情愿的用搶來的黃金白銀,以及各種原料送給中國去剝削自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這些國家現在不敢武力威脅中國,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在陸地上征服中國,任何一支歐洲遠征軍只要一踏上中國的土地,就意味著他們的好日子就算到頭了。所以現在人家運來的是商品,可你只要顯示出衰落的跡象,那下次運來的絕對是軍隊。如果不能從武力上威脅,那么就一定會用貿易手段達到制衡的目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終端價格,反正這些貨物都是他們搶的,也是人家運來的,只要商量好了一起漲價你又能怎樣?精美的絲綢與瓷器不是生活必需品,但是你能離開那些高品位的金屬礦石嗎?現在你能離開廉價的糧食嗎?還是說你能找到一個可以挖掘幾百年的銅礦而不需要從日本輸入?顯然未來的中國對于海洋的依賴將是十分致命的,而為了能保護自己的核心利益,那么組建一支可以縱橫地球的遠洋艦隊就是順利成章地選擇。當你有能力用海軍來威脅別人生存的時候,也就是你稱霸世界的時候。
“說到底任何一支軍隊,無論在陸地還是海洋,他們的最終使命都是要維持國家的利益,而當本國利益與他國利益相沖突的時候,軍隊就是本國利益的保障,既然走向海洋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如何維護自己的海洋利益就是必須面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就是建設強大的海軍,讓別人看著你的艦隊來擔憂這個問題。”姜田的解釋不能算是深入淺出,但絕對是通俗易懂,同時還引用了不少前明的教訓,假設明朝中晚期能從海洋獲得補給,使國家有能力調運大批糧食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