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眷皇帝想要在土地問題上出重拳下黑手,這一直都不是什么秘密,甚至可以說是文武百官心知肚明卻無計可施的一件事,一直以來也只是利用張韜比較念舊的特點,讓現(xiàn)有的官員不至于面對自家土地被沒收的窘境。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算是成功了,現(xiàn)在的官員在死之前都可以享受到前明對于有功名在身的人的各種優(yōu)惠政策,問題是當他們死了以后,這些田產(chǎn)不僅不會給后輩兒孫帶來享用不盡的好處,反倒會成為一種尾大不掉的包袱。畢竟稅收是有階梯門檻的,你的土地越多收的稅收就越高,所以很多人現(xiàn)在都在采取瞞報土地實數(shù)的辦法來規(guī)避這個問題,一般來說地方上也不會有哪個官員不開眼的非要丈量清楚土地,少報瞞報幾乎是國通行的潛規(guī)則,然后在這種時候丘田的奏折出現(xiàn)了,直接將這種違法行為給揭露了出來,別看內(nèi)閣一直打算冷處理這件事,可還是有不少人已經(jīng)看到了前明“空印案”的影子。
說起洪武四大案之一的空印案,這算是朱元璋唯一一個不是出于政治目的而掀起的大案,它的出現(xiàn)完就是個意外,但正是這個意外卻觸動了朱元璋心中的緊繃的那根反腐神經(jīng),使得一件很簡單的官場潛規(guī)則變成了血雨腥風的由頭。試想一下僅僅是因為規(guī)避不合理的制度而誕生的潛規(guī)則,就能讓那么多的人頭落地,現(xiàn)在丘田將土地弊病中較為突出的一件事給“曝光”了,那么同樣是心黑手狠的天眷帝會不會復制一下洪武帝的光輝歷史?答案似乎是顯而易見。有多少人在心中咒罵著丘田這不好統(tǒng)計,但是現(xiàn)在沒有一個人會在公開的場合提起這個問題,大家似乎都在同一時間想明白了一個問題,皇帝要動手誰能阻止?答案是沒有人!
前明官場上那些錚臣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首先一點是皇帝輕易不會動用國家暴力機關(guān)來解決問題,最多也就是廷杖和詔獄,通常這類手段不會累及家人,反倒惹得一幫不怕死的前赴后繼要來刷存在,拼了老命也要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可是當今天子很有明朝開國那父子倆皇帝的風格,不動則已只要是他動手了,就不會僅僅是你得罪了皇帝那么簡單,找出你一堆查有實據(jù)的罪狀不說,還讓你族跟著一起倒霉。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海瑞那樣的清官,罵了皇帝還讓人抓不住把柄嗎?試問大明近三百年里出了幾個海瑞?不說這類人少之又少,關(guān)鍵是明朝遺留下的各種潛規(guī)則里犯法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就以土地兼并以及瞞報土地實數(shù)這兩項來說,擱在朱洪武的手里恐怕已經(jīng)有幾萬個腦袋落地了,在這中華朝中竟然還沒有任何動靜,就已經(jīng)讓很多人發(fā)覺事情的詭異了,可就是這種暴風雨前的寧靜,才是最難熬的。
姜田身處這種暴風眼中,小日子卻過得緊張充實沒有風雨欲來的感覺,作為唯一一個數(shù)學考試閱卷官,他要判閱幾百張考卷,雖然題目比較少閱卷的速度比較快,可是為了保險起見,他還要對所有的考卷審核兩遍,以便做到萬無一失,而且因為是中國第一次進行單獨的數(shù)學考試,他同時還要做好考生查卷的準備,為了能盡可能的減少舞弊的事情發(fā)生,所有的工作都要由他一人完成,可見他的工作量有多大。至于外界自打知道這次策論的題目之后,就一直緊張肅殺的氣氛,他是無暇顧及的,再說自己老家也就是皇帝欽準的幾百畝功勛田,在這點上自己那猶如老狐貍的父親大人還是很明智的,沒有學那些同僚們的致富手段,別看土地不多,收成更是不能和江南的水田相比,但他老人家還有一份退休金可以領(lǐng)取,所以小日子在村里也是頭一份的,自然不會再去打別的小算盤。至于姜田的名下除了那座張韜御賜的府邸之外,就更是沒有一畝的田地,于是他便心安理得的看著那些大地主們一個個惶惶不可終日。
考卷再多也有審閱完畢的那一天,數(shù)學考卷不比語文,不用考慮語法啦、措辭呀之類的問題,更不用比較兩篇同樣精彩的文章哪個字體工整,只要對照著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