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依我看此物才算是未來海戰的趨勢!”
隨著姜田的話音剛落,一直站在崗位上的武器操作員立馬動手,打開了一個隱藏在船頭的蓋板之后,幾人合力將一個帶鐵質護盾的武器平臺裝在了基座上,又從另一個蓋板下面抽出了兩樣主要作戰武器,一個是改良版的大口徑迅雷銃,另一個就是姜田發明的金屬火箭。這個帶護盾的鐵架子被設計成了一種通用平臺,無論是裝配六管的迅雷銃,還是架上各種口徑的火箭,都能很好的進行三百六十度射擊,而且由于采用了快速拆卸設計,武器的更換很容易,護盾則是使用五毫米厚的鍍鋅鋼板,而且表面還刷了厚厚的漆,只要不是被敵人的火炮擊中,這個厚度的鋼板已經能抵擋大多數的傷害了。
為了演示性能,在姜田的授意下水兵對著遠處的海面先是放了一陣迅雷銃,六管的火槍依次射擊在海面上激起一陣陣水花,六槍打光之后,副手馬上就更換了一個滿彈的新槍,而武器艙里常備十個這種六管火銃,打光的槍管也沒閑著,在其他水手將其卸下之后,馬上對其進行復裝作業,理論上只要人員沒有出現死傷,就可以連續不斷的開火。姜田也曾想過換成管風琴槍那種更多管的設計,可是一來庫存有大量前明時期制造的迅雷銃,二來對于中國水兵來說多管彈盤過于沉重,在快速機動的戰艦上,也未必能抱著沉重的彈盤準確復裝,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的改用迅雷銃了,好在就這種火力已經可以秒殺東亞海面上的一切對手。
至于火箭發射架才是姜田精心設計的重點,一個由鐵條打造的架子,可以裝載四枚標準的七十毫米單兵火箭,該發射架既可以單發射擊也可以連射,彈頭目前有縱火彈與殺爆彈兩種可選,一般來說在中等距離接敵的時候可以采用兩枚縱火彈與兩枚殺爆彈的配置,近距離短兵相接,則可以采用一枚縱火彈與三枚殺爆彈的組合,反正火箭都存在甲板下的水護套彈藥箱里,怎么搭配使用憑自愿。
李修遠眼看著三百米外的海面上被火箭點燃,特殊配比的縱火劑能在水面上燃燒,至于那四散的彈片所迸濺出的水花,則讓海面上猶如開鍋一般。別說是他這個沒見過新武器的外行,就算是研究院里那些知道武器參數的研究員們都被這震撼的景象嚇的不輕,難怪姜田會認為有了這種武器就基本上統治海面了,在一個炮擊要靠近到臉對臉才能打準的時代,三百米外飛來成群的火箭,這足以摧垮一切堅強的海軍。劉寶鎧作為見過陸軍火箭打靶的人,見過動輒上百枚火箭齊發,自然不會被這種小打小鬧的場面嚇住,但是他卻越發覺得自己應該改行進入海軍,不為別的,就為了自己可以開著先進的軍艦欺負海上所有的敵人,這種虐人的快感可絕不是一般的享受。
見識了靖海號的這些先進之處,李修遠開始為了姜田此行的目的發愁了,因為他接到的命令是配合靖海號進行一場模擬的海戰,也就是俗稱的演習。原本命令之中并沒有強令他出多少戰船采用什么戰術,所以他雖然見過一號艦一次,也知道對方機動性遠在自己之上,但是如果憑借著人多勢眾,由自己的旗艦坐鎮,一幫蒼山、蜈蚣之類的小船劃槳高速靠近,然后采用對付洋夷屢試不爽縱火戰術,應該還是有一戰之力。可是當他看見此船不僅火炮眾多(相對于中國戰艦來說),船頭和船尾還各有一個對付小船簡直喪心病狂的活動炮臺,他不得不思索著怎么才能扭轉頹勢。
所以在說了一大堆奉承話之后,他將姜田等人請進了威海衛,接風洗塵等應有的套路自然是少不了,而背地里他卻和自己的一幫手下通宵的研究戰略戰術。姜田也猜得出他那點小心思,再說許多研究員都處于暈船狀態,為了能更好的紀錄船只數據,他也樂得多休息幾天。他們倆雖然是很默契的高掛免戰牌,可是張環卻等不及了,他早就想看到這艘戰艦與傳統軍艦的區別,更是想知道姜田口中海戰樣式的革命究竟是個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