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張韜的反應,見他似乎沒有任何不滿的意思才繼續說道“若是我國在二十年內沒能達到改革的預期,也就是說今后我朝的經濟結構依舊停留在小農封閉式的傳統結構,那么就不需要一支遠洋艦隊來保護任何東西,也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可以維持這支艦隊的正常運營,就像前明那龐大得無以復加的鄭和艦隊一樣,只會面臨鳥盡弓藏的最終結局。也許對于整個中華來說,維持傳統的生產方式最多不過是延續了千百年來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老路,尤其是對列為臣工然沒有任何影響,最多到時候又換個姓氏當皇帝罷了。但是咱們關起門來做自己的千秋大夢,這個世界上的其他國家與民族就會同咱們一樣這么渾渾噩噩的過下去嗎?前朝的忠臣們強行毀棄鄭和艦隊百余年后,那些本來還在自家海面晃蕩的西洋人就稱霸了印度洋,而又用了一百年這些西方的強盜們就占領了整個南洋,更是在明末染指臺灣,若是我們依舊蒙上眼睛堵上耳朵幻想著自己依舊是天下第一,那么也許再過百年,這北京城就能看見這些遠來的強盜在燒殺擄掠!”
這種危言聳聽式的預言換來了落針可聞的安靜,論起對海外的了解,這里所有的人加起來都比不上姜田,所以就算有人對此持懷疑態度,也不會站出來與他辯駁。而張韜也覺得自己沒猜錯,姜田果然開始按照套路來為海軍爭取應有的地位與軍費,所以他依然面帶微笑,沒有對話中那些大逆不道的說辭有什么不滿,畢竟這也是他要姜田建立海軍研究院的初衷。
張韜見沒人站出來反駁,便嚴肅的問道“依你所言這海軍乃是護國護民的關鍵,那賢弟認為建立一支御敵于國門之外的海軍還需要哪些準備?”
很多官員心想自己沒站出來唱反調真是太對了,你看著師兄弟倆人完是一唱一和的雙簧嘛。可是大家都沒想到姜田接下來的話究竟有多么的勁爆。
“以臣之愚見,我朝當務之急并非是造艦強兵,而是應先夯實國內經濟環境,休養生息繁榮經濟,經濟發展了民眾富強了,對海外用兵的需求增加了,這軍隊也就自然而然的發展壯大了。而微臣近日聽聞江南諸省之事,臣以為……這富國強兵之事怕是要再推遲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