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就在所有的工作都有條不紊,在堺港裝上第二批學生準備直航長崎的時候,在狹小的瀨戶內海中他們的麻煩也來了,為了早點回家李修遠選了一條近路,既穿過明石海峽出大阪灣一路橫穿瀨戶內海,走下關進入對馬海峽再到長崎,這條路雖然島嶼眾多并不順暢,但是因為艦隊一個多月內已經兩次穿越瀨戶內海,對路況比較熟悉,也能節(jié)省不少的航行時間,所以就算海峽比較狹窄他還是走了這條路。但問題也出在這里,自打他們駛過明石海峽之后,就發(fā)現(xiàn)情況不對,先是在海峽后方出現(xiàn)了大量的商船和漁船堵住了他們回到大阪灣的退路,然后就是在自己的前方帆帆點點的駛來了一大票船只,什么船型都有,既有日本常見的安宅船,又有中國沿海最多的福船、廣船甚至還有沙船,這支艦隊看似凌亂其實殺氣騰騰,這瞞不過在海上出生入死半輩子的李修遠,眼見著來者不善,就算己方艦隊的戰(zhàn)力強悍,可是蟻多咬死象,這里不是寬闊的外海,沒有多少機動作戰(zhàn)的空間,再說船上還有一些日本留學生,這幫人要是有個閃失自己也負不起責任,只要能規(guī)避危險就不能冒險。于是仗著自己航速快機動性高,兩艘船掉頭向南直奔鳴門海峽。那支不明身份的艦隊知道自己追不上,所以不慌不忙的排開陣勢向南壓縮李修遠,眼看著就要沖出海峽駛入寬闊的太平洋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這個老海軍犯了難,因為名門海峽那邊出現(xiàn)了世界第三大的海潮漩渦,也就是俗稱鳴門漩渦的渦潮。并且通過望遠鏡他看到在海峽的那一頭似乎也有艦隊排開陣勢準備堵截。
前有漩渦后有追兵,李修遠沒有猶豫,與其冒險走一條自己不熟悉的海陸,不如趁敵人的陣型還沒有擺好直接掉頭殺個回馬槍,因為他相信憑借這兩艘戰(zhàn)艦的實力,對方要想留下自己也并不是很容易,再說船上的水手有一部分還是自己的老部下,上過陣殺過敵他還是有信心一搏的,于是通過旗語交代下去,除了要保護好乘客(順便監(jiān)視)之外,扯下炮衣升旗戰(zhàn)旗火箭與迅雷銃準備到位,但是沒有命令不許開火。就這樣被后世稱為鳴門海戰(zhàn)的戰(zhàn)斗即將打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