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能將這里建設成后勤中心和生產基地,同時也是為了做好帶頭的榜樣,姜田聯合劉家率先注冊幾個建材工廠,這里邊姜田主要負責出技術,而劉家則用手中的土地與資金入股,可以說這是劉老頭對他最大的支持了。
“一個磚廠、一個水泥廠,設計生產能力都不是太大,主要是為了早日生產出成品,地點也不用太講究,反正城市擴大了之后都要搬家。”姜田站在工地上對劉家派來的掌柜說到“至于收益你可以回去匯報一下,今后幾年僅僅是衙門的訂單就足夠你們吃飽了。”
早就得到授意的那個老掌柜自然是唯唯諾諾的稱是,至于為什么城市擴大了他們要搬家,這個自己也不是太明白。水泥是怎么造的自己就更是搞不清楚,但是磚頭怎么燒出來多少還是知道的,天津周邊的一些小磚窯都已經開始滿負荷運轉了,他現在最擔心的是能不能招到足夠多的工人。
似乎是看出來他的擔憂,姜田隨后又說到“生產技術上你放心,我已經讓科學院下屬的工廠派技工過來,就算你找來一幫什么都不懂的農民,但只要不是太笨,就應該能學會。”
老頭聽他這么一說也只能暫時收起自己的憂慮,再說他姜田也是有股份的,不至于坑自己吧?
其實老掌柜還真不知道,姜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準備坑一下自己,但是這個坑法他肯定想不到,那就是正在醞釀中的《勞動保護條例》……
無論是姜田還是張韜,他們都知道產業工人的重要性,尤其是一個在工廠車間里浸淫了幾十年的老技工,其不可替代性怎么評估都不過分,那么怎么保障工廠里能夠誕生出這樣的人才?除了定期的培訓學習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讓有頭腦與手藝的人愿意在這個行業中發展下去,那么福利待遇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條件之一。
除了磚頭和水泥,建材中的另外兩大項——鋼筋和石灰,卻都不能在天津本地補充,這兩大材料的來源地一個在保定,另一個在唐山。現在都是北直隸的地盤,也就是說冀王要分一杯羹了。
安排好工廠建設的姜田,繼續回到日常的政務管理當中,雖然原先城墻內的事情不用他管,但畢竟這里是漕運中轉站,水陸碼頭集結之地,不僅南來北往的客商眾多,就是跑碼頭賣苦力的人也不少,所以這社會秩序上就沒法和北京城里比。各種城狐社鼠那是充斥大街小巷,或明或暗的勢力犬牙交錯,若是沒有劉家給他撐腰,估計早就有各種群體性事件發生了。
所以這也是要急于建設工業區的原因之一,畢竟將這些人丟進工廠中,部打散再管理,比集中在社區中要安的多,但前提是他姜田要有足夠的暴力機關支持。
“先生,我打聽出來了!”趙直依舊保持著對姜田的稱呼,沒有改口叫老爺。
姜田對于他的信息很感興趣“哦?打聽出什么來了?”
“我聽很多人都說,您貼在各個村子里的告示,都被一些人連夜撕走了,而且很多村民不愿意搬家,是因為有人告訴他們說,您要白征他們的地畫成皇莊,以后他們就都是佃戶了!”趙直一邊訴說著自己得來的情報,一邊觀察著姜田的反應。
姜大人對此到沒什么表情,因為他已經想到了有人在給他下絆子,畢竟以前的官府對地方上的管理能力就基本沒有,可以想到自己如果繼續這么干下去,這些人很有可能前腳拿了補償款,后腳就攛掇著村民暴動。
該怎么辦?告示是征地辦貼出去的,但是村民并不知情,要說這些人沒有參與,他姜田是不會愚蠢的相信的。那么就只有一種可能,這些剛從吏員轉正的基層公務員,顯然是和某些勢力勾結了。而文官集團也靠不住,就算那他們沒有參與,至少也是等著看自己笑話,然后在借機將這些小吏再打回原形。
如果不是他靈機一動想起了《福爾摩斯》里的貝克街小隊,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