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
卻只見張環搖了搖腦袋“吳兄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其他人見他似乎有什么高論,于是也好奇的發出詢問,畢竟能給太子捧場的機會不多,一定要好好的利用起來。
能被這些師兄們關注,張環還是比較得意的,畢竟年紀不大的太子一直都被教育要低調和謙遜,所以他搖頭晃腦的說到“先生今日看似是被這幾個腐儒給氣得大放厥詞,其實他說的每一句話都有其深意。而且父皇一直都想讓先生遠離這種無意義的爭吵,可先生每次卻在恰好的時機發表的高論,其實這是他們師兄弟之間的一種默契!”
吳遠心里咯噔一下,他倒是對太子的觀點不太奇怪,只是發現太子竟然在不知不覺間開始解讀政治問題了,而且聽這話頭的意思,后邊還有更要命的話要說出來。
政治敏感度極低的劉色狼聽了就一頭霧水,只能皺著眉頭請教“殿下說的默契是怎么一回事?”
張環很享受這種被人請教的感覺,反正周圍也沒外人,就好為人師的解答了起來“劉兄你且想想看,每次父皇要對這些妨礙改革的下手之時,咱家先生都被委以重任遠離朝堂,然后等塵埃落定之后才能回京履職。而先生就更有意思了,每次他公開反儒的時候,都是在新政執行的關鍵時刻,父皇和士紳的角力趨于平衡誰也不能奈何對方的時候,先生的一番高論不僅適時為父皇吸引火力,同時還起到了攪亂局面強推改革的作用!”
劉寶鎧瞇著眼睛皺著眉頭一琢磨,突然間雙眼圓睜猛地醒悟了過來“還真是這樣!”
“其實不只是在反儒這件事情上,很多關系到江山社稷的事情都是如此。就好像現在這樣,明面上改革派與士紳之間又一次趨于平衡,誰都沒有大的動作,可父皇將先生派駐這里建立試驗區,本身就是在出招,所以便有了一大批彈劾先生擾亂地方的奏折,可是全都留中不發了。然后當天下所有人都準備針對父皇的時候,先生又站出來了……”
這次姜田的言論比以前更狠,以前只是說天下讀書人是個半吊子,不配自稱君子。現在直接說理學是禍國殃民導致明朝崩潰的罪魁禍首,可以想見此言一出天下間的讀書人會何等的義憤填膺。但是那有怎么樣呢?有本事你過來打人啊!
別說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真的因為言語不和就毆打朝廷命官,這新朝的規矩可沒有讀書人打人不犯法的條款。就算你跑來辯論,還得先看看人家姜大人有沒有時間搭理你,就算搭理你了,直接就是一句明朝的文官都是學理學出身的吧?明朝的天下是不是在這幫理學門人的執掌下滅亡的?別跟我說什么天災人禍,怎么大漢就算是亂成那樣也沒讓異族入侵呢?因為漢朝的儒家沒有理學對吧?
這套邏輯陷阱套下來,雖然你明知道這是強詞奪理,可就是找不出否認的可能性,要命的是你自己是不是被他繞住這不重要,而是姜田的話能傳播的婦孺皆知的能力,讓平民百姓都相信了就是你理學禍亂的天下,那士紳們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唯一欣慰的是姜田所能觸及的地方有限。
太子將他這套分析說出來之后,當真是讓在場的這幾個人刮目相看,小小的年紀就有如此見識,用以前的話說這是中華朝后繼有人啊!
不過還沒完,張環可能是說上了癮,繼續搖著頭顯擺著自己的發現“這一切還都只是表象,其實先生不是不知道父皇希望他干實事而少空談,但是他每次跳出來引人注意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和父皇有了理念沖突的時候,外人看來這就是因為改革的意見之爭而已,說到底都是要改革的,只不過一個穩健一個激進。其實先生和父皇的根本矛盾不在于此。”
“哦?那是為何……”劉寶鎧很自然的問出了口,完全沒注意到吳遠開始變色的臉。
假太子就是假太子,不可能阻止真太子說話,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