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寧似乎并不打算與吳六奇匯合,目標(biāo)直指漳浦,準(zhǔn)備與吳六奇部對府城形成鉗形攻勢。
至于鄭軍第二道防線的平和縣城,唐寧不準(zhǔn)備去攻打了,因為只要己方控制住大峰山,平和的鄭軍就處在己方的監(jiān)控范圍之內(nèi)。
不管平和守軍是支援大峰山,亦或是支援南靖,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進攻潮州府,唐寧都不怕。
只要他們敢動,唐寧就有辦法對付他們,因為戰(zhàn)場是他唐寧選擇的,平和已經(jīng)被邊緣化了。
就像盟軍諾曼底登陸一般,盟軍選擇了諾曼底,德軍在加來的防御做得再好也沒多大用了。
身處平和的鄭芝豹很糾結(jié),當(dāng)?shù)弥萝姷闹鞴シ较蚴窃t安的時候,他就知道平和可能不會有大戰(zhàn)發(fā)生了。
因為新軍要攻入福建,兩個最可能的目標(biāo)就是平和和詔安,兩條進攻路線,無法確定是哪一條,選擇權(quán)在唐寧手中。
但是這兩個地方,他們都要派重兵駐守,這就是防守方的弊處,主動權(quán)掌握在進攻方手中。
云霄被新軍占領(lǐng),大峰山也危在旦夕的消息傳到平和后,鄭芝豹大為震驚。
他本對這一道防線抱著很大希望,特別是大峰山,他預(yù)算至少可以阻新軍一月以上。
可沒想到,僅僅三天,就被新軍控制住了形勢,殘存的軍隊只能憑借地利茍延殘喘,第二道防線已經(jīng)名存實亡。
平和的上萬兵力,他都不知道要何去何從,還在躊躇。
而此時,鄭芝豹的四哥鄭鴻逵一路奔逃到了梁山、盤陀嶺一帶,這是他第二次棄城而逃了。
不過多少有些長進,他在云霄起碼堅持了兩天。
之所以逃到梁山、盤陀嶺一帶,是因為此地處在云霄鎮(zhèn)到漳浦之間,地勢險要、乃古來關(guān)隘重地,復(fù)雜之勢比之大峰山尤有過之。
在逃出云霄鎮(zhèn)之后,鄭鴻逵就有在此地加強布防的計劃,原本在此地的守軍不足兩千。
鄭鴻逵收攏潰兵進駐后,此地的兵力已經(jīng)超過八千。
可是,由于撤退匆忙,大量物資被遺棄,為了養(yǎng)活八千余人,為了在梁山山脈堅持更久,鄭鴻逵不得不四處籌集糧餉。
新軍追擊得緊,從后方調(diào)運顯然來不及了,他也沒這個精力,那就只有在沿途向各地強征。
在如今的大明,此種情形再正常不過,即便民怨沸騰,鄭鴻逵也不以為意,畢竟他們幾兄弟本就是海盜出身。
現(xiàn)在為了保衛(wèi)福建,向福建百姓籌集糧餉不是應(yīng)該的嗎?
漳州府城,鄭芝龍已然知道新軍突破了第二道防線,捏著情報的右手氣得一陣發(fā)抖。
隨后,他親自下了一道命令,公開處決施福。
但是,這幾戰(zhàn)和施福可是沒有半點關(guān)系,新軍進軍福建時,施福還被關(guān)在大牢中呢,那為何要在此時將他處決?
原因很簡單,鄭芝龍要殺雞儆猴,表明自己的決心。
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的主將是他鄭芝龍的兩個兄弟,再怎么,他也不能下令把自己的兄弟給軍法處置了。
可一敗再敗,必須殺一個有份量的人才能以儆效尤,犯過大錯的施福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施福犯的錯也確實夠殺頭的,沒有活捉唐寧也就罷了,居然還讓唐寧安然的逃回了潮州。
更可笑的是,他居然還不知曉,直到唐寧在潮州府公開露面,才恍然大悟唐寧根本沒有死。
唐寧活著回到潮州府,就是最大的禍根,而施福自然就是禍根的源頭,此番不殺他,殺誰?
消息傳開后,鄭芝豹和鄭鴻逵皆是大驚,知道他們的大哥是動了真怒。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當(dāng)?shù)弥└1粩睾螅茖幰彩歉锌灰选?
不過,這件事情對他來說,也只是一小插曲而已,繼續(xù)帶領(lǐng)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