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日,唐寧親率大小戰船一百二十艘,兵力八千,在全城百姓以及那些外夷的見證下從福州府出發,龐大的船隊溯大明海而上。
其人不知,船隊在向東北航行了小半日后,立即劃過一道弧線,改成西南方向而行,目標直指大員。
原來,唐寧北上抗清是假,偷襲大員才是真,之前與荷蘭人虛與委蛇,不過是假象,是緩兵之計。
在占領福建之后,唐寧就暗中將收復大員的計劃迅速的提上了日程,連參謀部都沒有想到。
因為在參謀部很多人眼中,大員不過化外之地,與其興師動眾的將力量投入到蠻荒之地,還不如向內省挺進。
而且荷蘭人在意識到新軍的強大之后,應該不敢再與新軍為敵了。
但是唐寧力排眾議,堅定了收復大員的計劃。
因為對他來說,荷蘭敢不敢與新軍為敵,會不會與清軍聯合,都是次要的。
他想要大員這個地方,這里并不像很多人潛意識中認為的那么蠻荒,反而土地肥沃,資源豐富。
還有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以及貿易優勢。
占領了大員,幾乎立于不敗之地,而且唐寧的眼界可不止大明這一塊疆土,固步自封的大明人沒有大航海的概念,但他唐寧卻不能如此短視。
大員將是新軍踏出去的第一站,此時不向大員動手,等真正與清軍全面交戰,就騰不出精力了。
既然唐寧堅定,參謀部也不再多言,立即著手制定收復大員的戰略計劃。
這時,唐寧當初從上一任荷蘭大員長官麥爾那里審訊出來的情報,就有用武之地了。
其中最有價值的情報包括進入大員的航線,進入鹿耳門必須在每月初一和十六,借助大潮才能進入。
還有荷蘭人在大員幾座城池的結構和布防。
雖然由于時間的推移,從獲悉的情報來看,荷蘭人加強了對大員的布防,兵力增加到了三千余人,戰船有二十余艘。
但是城池的結構并沒有什么變化。
十五日傍晚,船隊陸續抵達澎湖,此地戰略位置也非常重要,唐寧留下戰船十五艘,兵力八百人駐守,自己親率主力繼續向大員的方向行進。
天有不測風云,特別是海上,變幻莫測。
唐寧的手表顯示晚上十一點二十三分時,突然刮起大風,隨后便是大雨傾盆。
“大人,風大浪險,又是晚上,太危險了。我們先回澎湖,再從長計議吧。”葉大成擔心唐寧的安全,勸誡道。
唐寧不顧身上被大雨浸濕,沉喝道“不行,錯過這次,要等半個月,也會給荷蘭人半個月的準備時間,這對我們非常不利。計劃不變,繼續航行。”
唐寧知道,鄭成功當初收復大員時,也是遇到了不利天氣,他都能夠強渡鹿耳門,自己大得多的戰船為什么就不行?
再說了,眼下這些風浪都征服不了,往后去往茫茫大海,遇上風浪無路可退怎么辦?
見唐寧意志堅定,葉大成隨不再多說,狠狠的抹了一把砸在臉上的雨水,大聲喝道“繼續前進,各船拉開距離……”
嗖嗖嗖的幾聲,照明彈升上天空,傳遞簡單命令的同時,為船隊照亮前路。
“嗚嗚嗚……”大風呼嘯,連升空的照明彈都被吹得四處飄蕩,豆大的雨點砸在臉上生痛。
即便如此,船員還是迎著風雨掌帆艱難前行,戰船劈波斬浪,隨著巨浪顛簸前進。
在這種惡劣環境下,饒是很多不暈船的船員和士兵,也是有些難受,而本身有些暈船的唐寧更是暈頭轉向的,大吐了幾次。
同乘一船的金聲桓、盧光祖、郝效忠等幾人同樣不好過,他們是特意被唐寧叫上參與此次作戰的。
艱難的拼搏了兩個多時辰,終于在黎明時分,風勢漸消,雨勢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