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京師的事宜非常的順利,應天府再次成了陪都。
遷都事情完成了之后,最緊要的就是處理內政了。
清軍從關內撤走之后,留下了一個大爛攤子,特別是江北地區,光是降軍就有六七十萬。
這其中,自然是以原來的江北四鎮為主,三四十萬人,然后弘光帝短暫復辟之后,又有一些人拉起了隊伍,為弘光帝撐起了場面。
但是,隨著弘光帝的身死,以及清軍退出到關外,這些人在唐寧的要求下,被清廷舍棄了。
一時間,不用新軍征討,這些烏合之眾自己開始內哄起來,為了保命,一個個主動向自己的主將下手。
劉澤清直接被自己的部下五馬分尸,然后他的首級被送到了黃海如面前。
李成棟、劉良佐皆被活捉,押到了新軍帳前,還有大小各路叛軍將領,總數超過百人,幾乎都被處死。
至于林林總總的六七十萬降軍,新軍第一時間予以收縮整編,粗略精選出了四十萬人,編成四個軍,計三十六個師。
完成了對叛軍的整肅之后,就要清算那些投降的文臣武將了,遭逮捕的超過千人。
現在清廷已經被趕了出去,對這些叛徒就少了很多顧忌,遭清算和誅連的,超過萬人,大部分被殺而被流放。
唐寧也順勢將南方實行的君主立憲開始向北方推行,北方那些仕族鄉紳已經人心惶惶,沒幾個敢站出來反對,也沒有那個實力。
北方各省和北直隸,也都有資格推舉人員進入參議院和眾議院,讓體制更加的完善。
直此,大明才算是真正的重生了,一切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大明在整頓清理時,在遼東的清廷也沒有閑著,他們同樣要向一些人問責,正是因為他們的無能和失敗,才讓大清淪落到如此田地。
首當其沖的,自然是豪格,正是因為他的慘敗,才導致了不可挽回的結局。
更不可饒恕的是,身為先帝皇太極長子,中了敵人圈套之后,自己被活捉,還眼睜睜的看著幾萬精銳在眼前投降,乃大清之恥辱。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他與多爾袞之間的間隙,互相看不順眼,恨不得置對方于死地。
現在豪格犯了這么大的錯誤,多爾袞自然有足夠的借口和理由向豪格下手了。
順便將他手中的實力吞沒,從而壯大自己的力量,以便鞏固自己的權力,畢竟他多爾袞的實力也損失了不小。
豪格直接因罪下獄,被剝奪親王爵位,已經勢弱的大清正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帶他們重振雄風。
而多爾袞是比較好的人選,所以大家對他因私重罪處罰豪格并沒有太大的異議。
之所以說是因私重罰,是因為多爾袞對其兄長阿濟格的處罰就要輕得多了,只是降爵,然后罰些俸祿。
雖然也算是有點重,但與豪格比起來,就相差太遠了。
要說起大清開始急劇的走下坡路,其實是從阿濟格開始的。
要不是阿濟格在溧水之戰中慘敗,并丟掉應天府,就不會發生后來的一系列惡件。
阿濟格同樣被活捉了,損失的精銳甚至比豪格還多。
再說了,盛京又不是豪格丟的,只是豪格沒能再奪回來罷了。
以當時的情況,恐怕換任何一個人過來,也無法改變最后的結局。
只不過豪格選擇了投降,換一個更強勢的人,可能會決一死戰,僅此罷了。
其實,豪格選擇投降,也與其性格有關。
正史中,多鐸就曾當著豪格的面說了他性格柔弱,甚至還直接告訴他,當初在爭位之時,原本鄭親王濟爾哈朗最開始是提議立他豪格為帝。
但是看其性格柔弱,在此關鍵時刻恐無法服眾,所以不再那么堅持。
當時在豪格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