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煌回到辦公室,還沒坐穩,郁珊的電話就打了過來,
“關關,論文被錄用了。”
“這么快?”
郁珊歪著頭夾著電話,一邊奶孩子一邊說道“這不是公司法馬上要修改了嘛,熱點話題,我們運氣好。”
關煌笑著說“還要感謝一下你同學。”
郁珊“嗯嗯,我謝過她了。”
兩人合著的《公司法修訂中的公司治理制度革新》經過半個多月的醞釀修改,完稿后投給《法律評論》雜志。
《法律評論》略為學術一點,受眾面基本上都是學界。
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辦。
國家a類學術期刊,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
郁珊的同學在里面做編輯,雖然沒有決定權,多少還是能行個方便的。
關煌“那我們干脆再接再厲,再寫一篇?”
郁珊驚訝“啊,這么快?”
關煌“趁熱打鐵嘛,趁著題材熟悉,趕快多寫幾篇。”
轉變思路以后,頓時覺得豁然開朗。
雖然不準備走學術路線,但是,并不意味著不能發聲說話。
趁著現在還有幾分精力,趕緊多發表論文,反正有郁悅幫忙,寫作任務并不重。
郁珊“你沒問題,我自然沒問題。”
關煌“那好,就這么定了,晚上把東西發給你。”
郁珊“好,你怎么突然熱情了。”
關煌“哈哈”一笑,“有你幫忙嘛,我寫框架,你補充內容,咱倆天作之合。”
郁珊害羞“呸,誰跟你天作之合。”
關煌聽著軟綿綿的聲音,心下一蕩,連忙收斂,“以前主要是怕麻煩,現在有你幫忙,輕松多了。”
郁珊“嘻嘻”笑“我這是體力勞動,算占你便宜了。”
再有幾篇論文打底,別說博士申請,就是畢業也沒問題。
關煌“我巴不得你一直占我便宜。”
郁珊心情不錯,“想的美,不過,關關,你這天賦,不搞學術太可惜了。”
關煌“純理論研究我沒什么興趣,現在和實踐結合,也算做學問了。”
郁珊聞言頓了一下,“這倒也是,純理論研究的人太多,你這樣做,說不定反而會有更大的成就。”
關煌“是我們會有更大的成就。”
郁珊笑……
兩人隨便聊了幾句,就掛了電話。
關煌打開電腦,準備先把論文的骨架搭起來。
以他之前的知識積累,寫這樣的題材,很輕松。
當然,吃過這波紅利,就沒什么干貨了。
除非投入精力,否則,不要再想美事。
畢竟是學術論文,不是水貨。
然而精力,恰恰是他所缺乏的。
不過,關煌也想好了。
到那個時候,就從法律轉向經濟,有十年經歷打底,可寫的東西不要太多。
現在的學術論文就是敲門磚。
《法律評論》雖然沒幾個用戶,但是架不住格調高,給人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等到以后成名了,對于個人形象的塑造極有好處。
稍微一包裝,甚至不用包裝,履歷一亮,威信自來。
當然,眼下沒什么用。
普通人不看這種雜志,業內人最多看看文章,借鑒一下。
至于誰寫的?
無名之輩!
沒有個十篇八篇的論文打底,永遠是學術新人,根本入不了大佬們的眼。
文科論文和理工科不一樣。
觀點再怎么創新,也只是一種觀點。
之前關煌和胡志國合著發表的《如何解決黑惡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