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不小,個個修為深厚,雍容華貴,看著似乎出自皇家供奉閣?
這種半遮半掩的態度似乎在告訴他們,你們一直都在掌控和監視之下,都老實點。
而有些外地的官員和軍方代表發現這一異常后,在幕僚的建議下,紛紛上書表示支持大王的決定,贊成立紫蘇殿下為帝。ii
這件事沒有去封鎖,傳的很快,整個大商各州各地,各地官員好像為了表示自己的政治正確,紛紛上書表示支持,更甚者,直接把紫蘇殿下拉出來一陣夸贊,不管有沒有,先表明心意再說。
這件事一直持續了數日,等到各地上奏的折子都差不多了,帝辛才出來說了一句話“丫頭這事,我都還沒下達到當地,還沒告訴你們,可你們這些人倒是知道挺快的,看來我這朝歌城內,有不少各位的探子啊?是不是整天都在盯著孤?你們到底想干什么?想謀害孤嗎?”
對于帝辛的這個統一式的回復,下面人都沒料到,心里一陣膽顫,現在仔細想想,他們確實做錯了,這無形中就是在告訴大王,他們時時刻刻都盯著朝歌城的一舉一動,作為臣子,盯著王宮,不管說什么,這想謀害大王的帽子都可以往他們頭上一扣。ii
幸好這次上奏的人很多,他們反應過來后又紛紛再次上奏請罪表,內容基本都是千篇一律,就是請求大王降罪,罷免官職,告老還鄉。
這本就是一個形式,法不責眾,這么多人同時請奏,就是在做個形式,反正帝辛也不可能把他們都給罷免了。
確實,正如他們所想的那樣,帝辛沒有想過一次性罷免這么多人,這么多朝臣,若是一次性罷免,那這個大商一時間想運轉是不可能的事了。
所以……
帝辛在書房內,玉案上的奏折堆積如山,他從那聚集在一起,厚厚的有一尺高的奏折堆里隨意挑出基本,看完上面千篇一律的話后就丟到一旁,同時喊來十幾位小宦官,對他們說“你們給孤找,只要看到這些名字的,全部挑出來。”ii
帝辛說著遞過一張親手寫有一些官員名字的竹筒。
竹筒上面大約記著二十來個名字,最少都是三品以上的官員。
小宦官們不知道自家大王想干什么,但是他們能感覺到氣氛的濃重,也不敢大意,都認真查找著。
很快,這偌大的名單內便找出了和帝辛名單上對應的名字,不過也少了倆人。
“倒是聰明。”帝辛見沒有那倆人,呵呵一笑。
然后拿起小宦官遞來的那些折子,用朱砂筆在這些奏折上依次批注,全部是同意!
一次性同意三品以上,將近二十多人的辭官請求,這簡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要出大事了!
小宦官們都嚇得低下頭,瞬間跪了一地。ii
帝辛也沒有管跪在地上的宦官們,只是又從這些奏折中找出兩份,隨意在上面修改,直接將原先的名字劃掉,改成了之前小宦官們沒有找到的那兩個名字,然后重新將奏折放回,對著下面的宦官道“將這些奏折送到下面那些人的府上,就說孤王同意他們的請辭。”
這二十多人,平日里也無過錯,也算得上能臣,有些才能,不過此時此刻,帝辛看重的不是才能,而是對國家的穩定。
這些人,之前或多或少都和宮中一些皇子有些關系,這不是帝辛像看到的,三品以下的官員他還可以不在意,畢竟對朝政的影響不會太大,但是三品以上的,他必須要慎重考慮了。
這些人,就是他慎重考慮后的結果,不過也剛好,是他們主動請辭的,帝辛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ii
宦官們沒有墨跡,很快將這些奏折全部帶了下去,送到這些官員的府上,中途王宮邊倒是有些探子想打聽情況,不過這個時候,宦官們哪里敢多說一句,全部裝作不認識,都老老實實地完成著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