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民今年四十六歲了,過這個年就四十七了,但是體重才一百一十四斤。
一個現(xiàn)在身高一米七四的人才這么點體重,這怎么好意思出門呀?
明顯偏低,萬帆認為,他的體重最低應該超過一百三十斤才符合標準。
“你這不是拿我當豬養(yǎng)了嗎?”
謝國民表示反對,他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體重正好。
“叔!你這話不對,豬要是就長一百三十斤,那不賠死了。”
一頭豬別說一百三十斤,就是二百三十斤豬的主人都會掉眼淚,基本等于白養(yǎng)了。
“您呢也不賭錢也不好去小店坐著閑聊天,我就是覺得你得有點事干,培養(yǎng)你一個興趣。你閑著沒事在家多練練做菜,好讓我嬸也輕快輕快,她的身體可不是太好,需要什么資料就告訴我,我保證都能給你弄來。”
“真的?那你先給我來五斤龍肉!”
“龍肉沒有,驢肉我倒是有。”
不都說天上龍肉地上驢肉嗎!
龍肉沒見過,驢肉可是不稀奇。
“真的有驢肉?”
“我都拿來了在鍋臺上放著,你你做回試試,你女兒說你年輕的時候還學過廚師,不知道是不是她在替你吹牛。”
“我年輕的時候?qū)W的廚師是農(nóng)村宴席那種大鍋飯廚師,又不是飯店里的那種廚師。”
“管啥廚師起碼能做熟就行,那些驢肉就交給您了,我晚上過來吃。”
正是因為謝美玲無意中說起她老子年輕的時候跟人家學過廚師,萬帆才打起了讓謝國民學做菜的念頭。
萬帆還準備給他弄兩本烹飪的書,讓他好好學習。
11月15號是供暖期,這是遼南地區(qū)普遍的供暖日期。
這和萬帆沒多大關(guān)系,十號這天他的企業(yè)就開始供暖了。
就多燒五天的煤唄,連這點煤都燒不起還開什么企業(yè)?
暖氣一供所有的室內(nèi)都是熱乎乎的。
供暖期開始,從一個側(cè)面說明室外的一些工作基本也就停止了。
沒有必要的走動,大街上幾乎都看不到一個人。
秦紋菊就是在這樣的天氣里開著車跑來了。
“你這人是不是有受虐狂呀?那么多好天氣你不來?非趕上這么個天氣你跑來了。”
“這不是瞅功夫嗎?你以為我挺清閑呀。”
秦紋菊來主要是看看做代工的事情。
萬帆用車拉著秦紋菊來到了電動車廠,參觀了電動車廠車間里的生產(chǎn)情況。
然后還把她領(lǐng)到謝斌和欒深家的廠址看了看。
“謝斌的廠子將來生產(chǎn)電動車的前后瓦蓋和裝電池的塑料盒,欒深家的廠子將來生產(chǎn)電動車前面的載物筐和后貨架子,這是我暫時分出去的兩個加工部件。”
“那你要我生產(chǎn)什么?”
“你在街里開廠子,能招收到不少有機械加工技術(shù)的工人,所以我準備讓你干點有技術(shù)含量的活兒,比如加工電動車大梁和前后輪胎這樣的活兒。”
“我擔心我們干不好。”
“電動車這個東西其實是個粗拉活兒,就算有些技術(shù)含量也不是太高,只要用心就能做好。”
秦紋菊想了一下又問“如果我要干這么個企業(yè)需要多大的廠房面積?什么設(shè)備?需要多少工人?”
解答這個問題最有資格的是宋斌,萬帆就把秦紋菊介紹給宋斌,讓宋斌來回答她的所有問題。
秦紋菊在技術(shù)科辦公室傾聽宋斌的解惑,萬帆則和王春江周樹彬到電動車廠員工的宿舍去看看。
企業(yè)開始供暖了,萬帆起碼得知道宿舍里的溫度達不達到標準。
如果沒達到標準就要查找原因,解決問題。
像塔林的員工離家一百多里,今年都是第一次在外面過冬,別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