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齊哈爾各地一片繁忙。冰雪消融之后,朝廷便送來農具和耕牛,鼓勵移民們墾荒。
之前分給給移民的土地周圍都有不少荒地,正是為了他們之后墾荒準備的。
借此機會,齊齊哈爾各地的移民們都充分展現出了農民勤勞的一面,田畝數量大幅上漲。劉永強也是多開墾了三畝地出來,這樣他家總共就有十一畝地了,而且都是靠河的黑土良田,放在山東老家都算得上富農的行列了。
清明前,朝廷派人又送來了兩袋種子,準確的說應當是兩種塊莖,劉永強果然又不認識。
聽朝廷的小吏說,這兩種作物分別是紅薯和地瓜,他們剛來時的紅薯葉就是從這紅薯上長出來的,現在正是種這兩種作物的好時候,要農民們不要誤了農時。
劉永強心里將信將疑,畢竟從沒見多的作物,萬一收不上來糧食,半年的勞作就白費了。
然而一個當地老農的一句話,就讓劉永強死心塌地的種地去了。
那老農說他去年的時候,曾種過這兩種作物,每種的畝產都在七八百斤,足足比麥子高了兩三倍。而且從始至終,那老農都沒怎么管這兩種作物,甚至土豆就種在山披上,經常會被人踩上兩腳。
劉永強聽完當即就跑回家,看寶貝一樣的把兩種塊莖看起來了,晚上甚至抱到床上睡,連他婆娘都不摟了。
天一亮,劉永強便拉著婆娘來地里忙活,此時那七八畝冬小麥已經變成了金黃色,長得有半人多高,麥穗飽滿,雖然東北的冬天并不適宜播種,但還好今年是個暖冬,田里也有一些收獲。
等到谷雨來臨之際,割麥子的時候就到了,他們家冬天為了買糧食和棉衣賒下的銀子也有著落了。
自從賒了那五六錢銀子之后,劉永強是吃不好睡不好,雖然都統大人說,這些賒的銀兩一概不算利息,但他心里還是覺得不踏實,現在看著一大片金黃的麥田,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落了地了。
他和婆娘把紅薯播種在新開墾的三畝地里,把土豆種在了農田和屋子之間的山坡上,雖然那個老農告訴他這土豆好伺候,除了雜草就行,但劉永強還是不放心,又親手施了肥,還找木頭條,編了一排籬笆。
土豆地被圍起來之后,劉永強心里總算安下心來,望著身前的大片農田,心中感慨萬千。
幾個月前他們一家人還是在顛沛流離的難民,當時覺得能不被餓死就應是萬幸了,卻沒想到能一路走到齊齊哈爾,還分得了田地房屋。
冬天的時候,他們家人還穿著夏天的薄衫,也是朝廷的小吏,及時送來了救命的棉衣和薪柴。
如今朝廷的人還給他們播下了高產的種子,有了這些種子,明年必定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豐年。
劉永強每次想到自己的命運就不禁唏噓起來,哪怕是堂堂六尺的漢子也頗為感動,這里的一切都與他在老家有著云泥之別。
這一切自然是那位都統大人帶來的,每次小吏來的時候,口中也都說著都統大人如何如何。每次進城的時候,聽到的最多的,也是都統大人如何如何。
齊齊哈爾上至朝廷官員,下至黎民百姓,都有一個不對都統大人交口稱贊的。
自己苦了半輩子,沒想到能遇上這么一個好官,劉永強感到無比的幸運。雖然連那位都統大人姓甚名誰都不知道,但是劉永強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那位大人帶來的。
從那位大人時不時的來田間查看耕種情況,劉永前就看得出來,這一定是位好官。
不過可惜的是,都統大人上個月被調走了,雖然接任的大人也不錯,但是劉永前依舊很想念他,怕那位大人走了之后,齊齊哈爾就會變的不一樣了。
“他爹!想什么呢?趕緊回家吃飯吧!”他的婆娘在家門口喊道。
劉永前聽到之后答應了一聲,拍拍身上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