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經過考試,只要手藝夠了,便可進入匠籍。”
胤祚又回答了幾個問題之后,終于所有人都沉默下來,有幾個鐵匠面部不愿之色,胤祚便讓他們退出了,剩下的鐵匠都加入了匠籍。
胤祚成立了一個火器廠,讓戴梓任廠長,統領這些工匠,對于這些新奇的稱呼,工匠們顯示出了極強的接受力。
他暫時將戴梓一家人安置在驛館里,同時以官府的名義,出了一筆銀子,讓百事行派工匠修建火器廠的廠房已經戴梓家人和工匠家人居住的地區。
出于保密和安考慮,火器廠的選址,定在了daxganlg東麓余脈一片,當地人稱之為碾子山,因其此地產石料而得名。
這片地區遠離人口稠密的地區,雖然靠山,但地勢倒也平緩,最重要的還有石礦,可以就地取材,建造速度也可快上許多。
火器廠的設計圖,是胤祚一手制定的,廠區和、倉庫和住宿區統統分開,保證工匠們的安,還設立了醫館、酒樓、雜貨鋪等設施,保證工匠們的日常生活,最后派李慶的綠營兵前去守護。
除了鐵匠以外,胤祚還招了木匠、泥瓦匠、還有幾個懂得一點化學知識的術士,統統和們同等的待遇。
傍晚的時候,胤祚將這些計劃在腦海中過了一遍,覺得沒有什么疏漏了,這才放心睡去。
第二天一大早,胤祚就收到了京城傳來的上諭,康熙朱批御筆,寫了洋洋灑灑好長一段,胤祚看了半天才明白。
康熙大體意思就是同意赦免戴梓,并為胤祚所用,研究火器事宜,并劃撥了五萬兩銀子作為對火器研究的資助。
最讓胤祚哭笑不得事情就是,康熙要求把俄國人的武器裝備進獻到宮中一些,并對胤祚沒有主動將這些火器進獻給他的皇阿瑪,訓斥了幾句,最后還叮囑胤祚,戴梓如果研究出了結果,也要將樣品進獻宮中。
拿著康熙的親筆寫的上諭,給戴梓看了之后,戴梓心口惴惴不安的大石頭總算放下了,而且在地上痛哭流涕的往京城方向磕頭,感嘆皇恩浩蕩。
謝完了康熙之后,戴梓又轉過來叩謝胤祚知遇之恩,發誓一定要研究出成果云云。
其感情之真摯,言辭之誠懇,讓胤祚都有些動容。好不容易安撫住了戴梓的情緒,回到府上還沒等坐下,就聽到外面綠營軍百戶李慶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