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胤祚的親手測試,這柄槍的有效射程大約在四百步左右,精準度很高,已經接近后膛來復槍的水準,因為使用的鉛質彈頭,穿甲能力比鐵質彈頭稍弱,但是對陣清軍的棉甲是沒什么問題的。
這火槍采用的燧發式點火,激發率幾乎是百分之百。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裝彈了,因為槍管增加了凸起的膛線,導致裝彈變得十分困難,為了能把子彈添到槍管底部,不得不拿著長桿和錘子砸進去,射速比一般的滑膛槍滿了不少,只能做到一分鐘一發。
而且這種裝彈方式對槍管的磨損也很大,在射擊時,鉛彈也容易留掛鉛,火藥的殘渣也不易清理。
了解了槍械的性能后,胤祚問戴梓“這槍的產量如何?成本又如何?”
戴梓一愣,沒想到胤祚會問這個問題,他之前替康熙仿造火槍火炮的時候,只有結果才是重點,至于花多少銀子?大清朝富有四方,又豈會在乎那么一點銀子。
不過他想了想還是老實道“回殿下,這槍是草民親自組裝的,草民現在四五天便可造出一支;這槍要廢不少生鐵,還需要手藝精巧匠人制作打磨,最后由草民組裝,一支大約要七八兩銀子。”
清朝的一支鳥銃大約需要四兩銀子,而這燧發槍的成本竟是鳥銃的兩倍,而且這還沒有算上戴梓的人工成本。
胤祚笑道“戴先生研制此槍甚好,只是若是要用這種火器來裝備部隊卻是太昂貴了,先生不妨接下來研究一下如何改進生產工藝,不過現在已經到了校場,不如隨我去看看那門十二磅炮吧。”
戴梓一聽要去看炮頓時來了精神,他早就聽胤祚說過,齊齊哈爾有一門繳獲自俄國的火炮,可惜火炮體積龐大,不方便拿出來展示,所以一直未能看到,今天能得償所愿,如何能不激動呢。
跟著胤祚走到一處棚屋下,戴梓一眼就看到了那門閃著銀光的十二磅炮。
戴梓圍著火炮轉了幾圈,又從懷中拿出卷尺,仔細的測量起火炮的口徑、長度、炮壁厚度等數據,又從懷中取出了一個精致的小錘子,輕輕敲打了幾下,甚至連炮彈的大小、重量也沒有放過。
等戴梓一套動作做完,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了,這時他才想起來胤祚還在門口站著,連忙告罪。
胤祚隨和的揮了揮手道“不妨事,戴先生既然有興趣,不如近日就把這火炮拿出去試射幾發吧。”
說完,就命令綠營兵將火炮推出城去,一直離齊齊哈爾五十里,才找到個荒無人煙的地方。隨行的是那三百綠營兵,他們都換上了長槍和統一的軍裝,長時間的隊列訓練,讓他們行進和站立非常整齊,在這個時代儼然是儀仗隊一般的水準。
就連戴梓也忍不住稱贊了兩句。新兵第一次執行正式的任務,一個個身板挺得筆直,眼中洋溢著興奮的神色。
將火炮推到了預定位置,找來士兵進行操作和開炮,胤祚沒有操作火炮的經驗,萬一弄炸膛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戴梓作為火器專家,自然也興致勃勃的參加清理炮膛、裝填火藥、裝引線、壓實火藥、裝彈等過程。
等一切準備活動完成了,士兵們拿來火把,點燃了引線,火光一閃,只聽轟隆巨響,炮口冒出火光,同時大炮在后坐力下猛地往后滑出兩三步。
兩三里外的一處草地上,突然掀起一陣泥雨,然后炮彈沒有停下,而是繼續往前往滾去,許久之后才停了下來。
如果實在戰場上,那這一發炮彈,就已經在敵人的陣型中開出一條血溝了。
接下來,戴梓又以不同的裝藥量和不同俯仰角,試射了幾炮,并記下了每次射擊的數據;然后又開始測試葡萄彈,一發葡萄彈發射出去,前方五百多步的草地上瞬間就泥土紛飛。
一大片扇形草地掀去了蹤影,如果打在敵軍陣型中,絕對是一片血雨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