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不屑的撇撇嘴,費揚古本就是三等伯,提了兩等,又賜了根鳥毛就高興成這幅樣子?
金銀財寶沒有就算了,黃馬褂也不賞一件,真是小氣的厲害。
清前期皇子不帶花翎,而公侯伯子男是異姓爵位,皇子另有一套宗室爵位,因此胤祚對這個賞賜的力度沒什么概念。
但別的武將確都嫉妒的發狂,從三等伯到一等伯,爵位連升兩等就不說了,雙眼花翎可是絕對的好東西,只有宗室中爵位較高者有資格佩戴,賞賜給大臣的極少,從大清立國到現在,獲得過雙眼花翎的外姓大臣屈指可數。
當年福建水師提督施瑯收復臺灣后,上書康熙帝,寧愿不要靖海侯的爵位,也要換一支頂戴花翎,由此可見頂戴花翎之重。
封賞中并無薩布素,因他鎮守黑龍江,未能趕來為康熙賀壽,封賞的圣旨便被人快馬送去,并未當場宣讀。
故費揚古之后,所有立功將士都受到了封賞。
然而杜臻仔細看了看圣旨,詫異的看了胤祚一眼,緩緩道“皇六子,愛新覺羅氏,胤祚聽封!”
這話一出,百官頓時一陣騷亂,歷來皇子出征,不受封賞不受責罰,這是慣例,因天下都是皇家的,皇子立功理所應當,且皇子身份超然,無論何種封賞對他們來說都無意義。
朝野中都是消息靈通之輩,知道胤祚在草原上立下了大功,說他是征討葛爾丹首功也不為過,既然是首功,那必有封賞,只是賞些什么卻成了難題。
大臣的騷亂傳染到了各國使節,數千人小聲嘀咕,頓時乾清宮前沸反盈天。
皇子中一時間也是神色各異,大阿哥嘴角含笑,目光卻充滿妒火;太子面色凝重,目光深邃;三阿哥目光冰冷;四阿哥……
倒是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兩個人有些激動,趁胤祚看向他們,悄悄的對胤祚豎大拇指,后面太監一聲干咳。
胤祚不敢耽擱,走到乾清宮門前跪下。
“愛新覺羅氏胤祚,康熙三十三年秋,出兵齊齊哈爾,從龍而征,屢建奇勛,朕欽以爾為此戰首功。擢撫遠大將軍王,拔東北織造局郎中,兼延邊副都統,賞三眼花翎……”
杜臻,念到后面,聲音漸漸的低了下去,與此同時,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安靜了下來。
費揚古覺得身邊難當的酷熱漸漸降了下去,他斜眼看天,烈日已被濃云遮住,天空黑的陰沉。
“要變天了嗎……”費揚古聽到身后有人極低沉的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