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受了八阿哥斥責,也不辯駁,只是靜候康熙圣斷。
其余阿哥們也沒有幫腔,他們都知道康熙與兩行的關系,兩行之所以能從東北一地發展到盤踞北方,與康熙的默許是有很大關系的。
不管怎么說,兩行現在也算是內務府的產業,反正商賈之事總是要有人做的,與其便宜了貪得無厭的商人們,倒不如內務府自己來做。
不出所料,康熙只是說了句“罷了,朕知道了。”
然后便走入行宮,沒在多說一句。
李煒面色淡然,跟在康熙身后亦步亦趨。
日頭西下,康熙傍晚時分還去游覽了龍居泉,可見兩行的事情并未對他產生什么影響。
龍居泉又名臥龍池,位于濟南府城外一處懸崖之下,分里臥龍池和外臥龍池。因處于東西橫亙、形似臥龍的山梁內外兩側而得名。
龍居泉離行宮不遠,也就半個時辰不到的路程。
一路上李煒都侍奉康熙左右,不斷介紹周圍風光,對兩行的事情不再提及。
胤祚則找了個機會,向八阿哥道了謝。
八阿哥今年虛歲十七,唇上也長出了些細密絨毛,身量也拔到了七尺,面容多了些棱角,看起來已頗有些了男子氣概。
在諸皇子中,八阿哥是最沒心機城府的,至少看起來如此,所以一眾小阿哥們也都喜歡八阿哥,加上他不論作文武功在皇子中都是拔尖,為人又謙遜有禮,朝野臣子對他也很有好感。
現在二阿哥還穩坐太子之位,九龍奪嫡還未顯現,故皇子、臣子對八阿哥的好感還僅僅是好感而已。
唯獨胤祚已經隱隱看出了八阿哥身后,八爺黨的雛形正在緩緩形成。
一直以來,胤祚的人生目標都是想做個清閑王爺而已,對于爭儲這個事情都是敬而遠之,對于爭儲最兇的四阿哥、八阿哥、大阿哥、二阿哥等人都保持著距離。
但隨著他對大清的影響越來越大,漸漸的他也有了些脫不開身的感覺。
胤祚向八阿哥道謝之后,八阿哥笑著滿不在乎的道“六哥你這就見外了,咱們是親兄弟,幫襯些是應該的,再說六哥對弟弟們的幫襯比這多得多,弟弟們都未曾謝過,反倒六哥先向我道謝,實在是慚愧。”
八阿哥笑容真誠,如陽關拂面,胤祚仿佛感受到了皇宮中難得的兄弟情誼。
游覽完龍居泉后,返回行宮時,天色已經全黑了,胤祚簡單收拾了下便就寢了。
第二日一大早,用過早膳,南巡隊伍又浩浩蕩蕩向濟南府出發。
官道之上,商旅往來不息,賣早點的鋪面一個個排開,南來北往的客商已經饑腸轆轆的等在一邊。
馬隊、駝隊、馬車、牛車之上,到處飄揚的百字云牌分外顯眼。
前鋒營的士兵們,舉著肅靜回避的牌子走上官道,用了好久才將官道上的閑雜人等清除干凈。
隊伍行進了大半天,在下午終于到了濟南府前。
濟南府城墻高四丈、寬六丈二尺、城周兩千三百五十丈,有城門四座,分別位于恭喜南北。
城墻始建于洪武年間,最初是夯土城墻,后在外附青石,改為磚石城墻,此后歷代多有修筑,歷經風雨,成了今天的模樣。
南巡隊伍從西城門樂源門進,城門上掛的一副石匾分外顯眼,上用大篆體刻“濟南”二字,頗有年代氣息。
皇帝入城,閑人避讓,店鋪閉門。
往日熱鬧繁榮的德興街上,此刻顯得有些冷冷清清。
放眼望去,只有懸掛在商號匾額下的百字云牌隨風飄蕩。
整條街上店鋪、商號形制不一,唯獨匾額下的百字云牌整齊劃一。
只一眼,便知李煒所言不虛,濟南果然已被兩行壟斷。
騎在馬上的康熙,回身望了一眼胤祚,眼神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