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黃瓦道:“朕當(dāng)時少年意氣,勵志要做千古一帝,親政不久,便要削藩,結(jié)果弄巧成拙,將三個藩王逼反,大清半壁江山淪陷……”
德妃有些驚訝:“皇上今兒個怎么對臣妾說這些?”
大清祖制,后宮不能參政,康熙以往,從未在妃嬪面前說過政事。
康熙嘆了口氣:“朕心里對你有愧,朕今日不說,恐怕以后也沒機(jī)會了。”
德妃有些感動,又極擔(dān)心,淚水在眼眶中打轉(zhuǎn),她扶著康熙跨過乾清門的臺階,柔聲道:“皇上別說了,妾身從沒怨過皇上。”
康熙拍拍德妃的手:“讓朕說吧,這些話朕早就想說了。”
德妃吃驚道:“皇上,你的手……”
“無妨。”康熙打斷。
宮門前侍衛(wèi),將簾子撩開,康熙和德妃走了進(jìn)去。
德妃扶康熙在矮榻上坐下,而后幫康熙脫下靴子。
康熙悠悠道:“吳三桂在云南振臂一呼,大清各地揭竿而起,眼看社稷傾覆在即,朕心中是悔之又悔,朕甚至想不當(dāng)這皇帝了,請孝莊太后出面,平息叛亂。朕去找孝莊太后,她把朕狠狠的訓(xùn)斥一頓,她叫朕拿出皇帝的樣子,拿出男人的樣子……那是,康熙十二年的十二月廿五深夜,朕記憶猶新。那天,內(nèi)務(wù)府把你接進(jìn)的宮中……”
德妃也坐在矮榻上,一邊幫康熙捶腿,一邊聽的出神。
“三藩之亂,朕忙于政事,整整五年沒有臨幸于你。”康熙又嘆了口氣,“朕心里,對你有愧。”
德妃怔怔留下眼淚:“臣妾明白皇上苦衷……”
康熙恨聲道:“后來,三番被朕各個擊破,康熙二十年,天下終于大定。”
此時殿外太監(jiān)供著身子進(jìn)來道:“皇上,太醫(yī)院胡太醫(yī)求見。”
“不見。”康熙有些不耐煩。
德妃當(dāng)即流著淚跪下道:“皇上!臣妾求皇上,讓太醫(yī)進(jìn)來瞧瞧吧!”
康熙笑著,將德妃攙起來:“朕心里明白,朕這是回光返照,藥石無醫(yī),活不長久了。”
德妃大驚失色,慌忙中,竟伸手捂住康熙嘴,并道:“皇上龍體吉祥,不可妄言!”
康熙撥開德妃手掌,嘆道:“生死之事,朕聽了胤祚的話,已看透了。”
德妃淚流滿面。
“平三番之后,臺灣又成了朝廷的心頭之患。”康熙抱著德妃,自語道,“朕聽從姚啟圣的建議,啟用施瑯,平了臺灣。而后,葛爾丹又成了大清的心腹之患。”
“朕親至多倫諾爾,與喀爾喀諸王公會盟,從此內(nèi)蒙已平。之后朕又兩次親征,大敗葛爾丹!從此大清北疆再無邊患之虞!”
康熙說道此處,頓時豪情萬丈。
“在西北,朕派費揚古一舉平了準(zhǔn)格爾!在極北,朕派薩布素大敗羅剎國!在東北,朕命胤祚平了李朝!西南,朕令高原佛國同意金瓶掣簽!放眼四海九州,天地八荒六合,試問大清有何敵手?縱觀史書上下,俯察海內(nèi)寰宇,同朕一般的帝王有幾人?”
康熙越說越激動,仿佛那些敵人此時就站在他的眼前。
鰲拜、吳三桂、鄭經(jīng)、葛爾丹、策妄阿拉布坦……
這些人是權(quán)臣,是猛將,是一方諸侯,是天上的雄鷹,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這些,都是他愛新覺羅·玄燁的手下敗將!
康熙的目光眺望遠(yuǎn)處,穿過紫禁城的琉璃瓦,穿過東交民巷,穿過德勝門的城樓,一路望去。
自南海島礁至外興安嶺,自高原雪山至庫頁骨嵬。
這些,都是他愛新覺羅·玄燁的治下國土!
君臣父子,士農(nóng)工商,漢滿蒙藏,乃至普天之下億萬百姓。
這些,都是他愛新覺羅·玄燁的治下臣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