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軍在八里橋附近安營扎寨,同時派出騎兵二營繼續偵查清軍動向。
子時許,騎兵歸營,探得消息,隆科多殘部全都龜縮通州城中。
通州城一時人滿為患,京師門戶大開。
新軍將領都勸胤祚趁勢向通州進軍。
胤祚沒有應允,而是讓騎兵營分別再去打探北面綠營軍和南邊直隸八旗軍的情報。
第二日傍晚,騎兵歸營。
清軍南北兩翼正向西撤退,看來是要拱衛通州的態勢。
通州之后,就是京師,清軍已是退無可退,必須背水一戰了。
而新軍勞師遠征,加上百事行半死不活,補給也有些跟不上了。
新軍也急需一場決戰。
于是,胤祚當即下令,向通州發動總攻。
七月廿五,清晨。
通州城外,薄霧彌漫。
新軍軍陣向通州進發。
通州城守軍也打開城門,清軍源源不斷的從城中涌出。
任誰都知道,新軍火炮攻堅極強,連天下第一雄關的山海關,都抵擋不住新軍火炮的摧殘,更遑論區區通州。
因此清軍在城下擺好架勢,準備依托城墻與新軍決戰。
上午,薄霧初散。
新軍抵達通州城外列陣。
清軍將通州城墻上擺滿了紅衣大炮,依靠城墻高度,彌補射程不足的劣勢。
這使得新軍火炮也不敢離城墻過近,只能在距城墻三千步外架設炮陣。
新軍軍陣依托炮兵陣地展開,依舊是列兵居中,騎兵居側翼。
新軍列兵共兩萬八千多人,分為七十營,每營排三列橫隊,共排列三個梯隊。
軍官們以望遠鏡觀察清軍軍陣。
巴海突然詫異的放下望遠鏡,說道“王爺,你看城門。”
胤祚朝著城門望去,只見城門緩緩打開,一隊金甲騎兵排成兩列從城門緩緩而出。
這隊金甲騎兵共計兩千余人,人人先頭一千人著棉甲,后一千人著鐵扎甲。
從甲胄上,便能看出,這是清軍禁衛中最驍勇的前鋒營。
此營官兵皆是從禁衛中選出,乃是精銳中的精銳,平時負責皇帝依仗的前鋒哨衛,戰時負責沖鋒陷陣。
漠北之戰時,康熙將前鋒營交由索額圖率領,他竟能在左右翼皆被沖破的情況下,頂住準格爾鐵騎的正面沖鋒。
其戰力之強,可見一斑。
前鋒營的甲胄均為特制,與清軍任何一軍都絕不相同。
在保證防御力的情況下,盡可能的顯得威風凜凜,使得別人一見前鋒營就心生敬畏之心。
在前鋒出城之后,一人騎馬,著金色棉甲出城。
此甲上裳有墨綠云紋,正面黃緞上布滿金帽釘,左、右各以金線繡一條正面升龍。衣下擺處繡有平水、壽山、海珠紋飾,其左、右護肩,面部藍地繡金龍各九條,并在中部鑲嵌有一紅寶石和一東珠。下裳為左、右兩鐺,每鐺均為黃緞地,上繡行龍十六條,在每兩條行龍間用金線采用釘金針法,以絲線固定排列整齊。
黑色帽盔之上,繪有金色祥紋,盔頂有一黑色帽纓。
一身鎧甲上有黃金無數,陽光之下,閃耀至極。
這是,康熙征漠北時所穿的鎧甲。
如果,胤祚所料不錯,現在穿著此鎧甲的,應當是雍正本人了。
果不其然,此人一出,周圍的清軍士兵紛紛跪倒在地,仿如朝圣。
山呼萬歲的聲音,數里之內都能聽的清清楚楚。
萬人中央的雍正,面泛紅光,只覺得自己就身處漠北之戰,無論多強大的敵人,都將在他面前潰不成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