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了。
書里的奪嫡,基本只發生在大阿哥和太子之間。
他二人的敵對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既有嫡長子繼承制的不公,也有朝野黨爭的影響,更有上一輩人斗爭的延續。
對這二人來說,奪得皇位,既是權力的誘惑,也有報復的快感,也是人生目標、自我價值的實現。
其對皇位權力扭曲至極的渴望,是絕非常人所能理解的。
所以作為兒子的太子,才會同時弒君弒父。
所以大阿哥得知康熙恐怕要歸天,才會拼死不讓太子繼承皇位。
這不僅僅是我小說中的杜撰改編。
歷史中也大致如此。
太子胤礽被廢,康熙痛心疾首,幾乎昏厥,還將太子的最大支持者——索額圖,打入宗人府活活餓死,并稱他為“大清第一罪人”。
試想,太子究竟做了什么舉動,能將康熙觸怒至此?
再看大阿哥胤禔,歷史上他也做了兩件奇蠢無比的事情第一,明知康熙重親情孝道,還向康熙表示,若要是殺太子,他胤禔可以代勞。第二,他找巫師作法詛咒太子。
試問,一個受過魔鬼式教育的精英皇子,如果不是利令智昏,干得出這樣的事情?
綜上,太子和大阿哥兩個人的愛恨情仇,《經濟大清》基本都體現到了。
這一點,我還算滿意的,
眾所周知,清朝皇子都是有字輩的,名字多是生僻字,皇子又多。
我要是直接寫名字,恐怕讀者們就全都迷糊了,就只能用排行替代。
眾皇子中,我著重選了大阿哥、二阿哥、三阿哥、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來寫。
每個阿哥,基本都是比較臉譜化的。
大阿哥是英勇善戰的美男子。
二阿哥有些優柔寡斷,有些懦弱。
三阿哥是個討人厭的杠精。
四阿哥是憂國憂民的冰山臉。
八阿哥八面玲瓏又有些小聰明。
十四則是離經叛道,信關二爺講義氣,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
這些人中,除了三阿哥以外,基本都是符合歷史上原本的性格。
但也基本僅限于此了,人物形象雖然有了,但沒什么發展,沒什么變化,不深刻,真的就是臉譜化了。
同樣,我也要承認,這也是我筆力不足造成的。
四、歷史觀
中國作家網的一篇文章曾寫道“自古以來,文學的社會價值一直都是其最基本、最主要的價值。”
如果網絡小說,只是讓人看完了一樂呵,那它的社會價值體現在何處呢?
如果《經濟大清》甚至做不到讓人看完一樂呵,那它的社會價值又體現在何處呢?
在寫《經濟大清》的過程中,我常常回思考這樣的問題。
不過,讀者們很快對此問題的答案,做出了提示。
經濟大清,剛開始連載不久,便有人發帖“穿清不造反,菊花套電鉆。”
我看過之后,只覺得不明所以。
ne。”
我只覺得莫名其妙。
再之后,又有人說,滿族人如何如何啦,清朝多么腐朽無能啦,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啦,金錢鼠尾陰陽頭啦,文字獄啦,奴才啦……
這時我心里才咯噔一聲。
然后趕忙將網友們說的這些東西學習了一番,我才逐漸明白大家在罵什么。
而后我心中產生了一個疑問。
為何一些網友連正確的歷史觀都沒有,居然會知道很多我都不知道的史實?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的歷史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唯物史觀的。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