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夕逗弄著兔子,心中卻回想著什么,她當年還小的時候,家中也開了一個學堂的,請的還是名師講課,所以那時候,很多富貴人家都把孩子送來了,雖然七歲不同席,但畢竟那是大部分人都只有四五歲,也不妨礙。
六歲的時候,侯爵府來了個男孩,也是進學堂讀書的,說是家中調令到江南的,便讓這孩子先來啟蒙,一來二去,也玩兒熟了,時不時的幾個小孩子一起湊起來吃飯玩耍,她記得那少年的字寫的極好,她很是崇拜。
直到八歲,他們的課堂席面增添了屏風,再也見不著對方了,開始互傳紙條了,本只是逗個樂趣,誰想卻被發現了,男孩的父母倒是不敢說什么永盛侯爵府家的姑娘不檢點,但心中若有想能如何?
況且,八歲的娃娃,能知道些什么,只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王氏也發覺了不對勁,元夕時不時的就喜歡繡些奇奇怪怪的東西,或者對著窗外發愣,她也不必問小楹,慢慢日子久了就發現元夕竟然對那小子起了心思。
不說,這小子家室根本配不上侯爵府,再就是覺得,才多大點就帶壞了她女兒,借此跟元夕好好說道說道一會兒,也是哪一次,真真兒的讓元夕哭了一會兒。
不過她現在回想起來,那時還犟嘴說,為什么娘覺得我和他沒有未來!如今都覺得好笑的很,因為后來那少年還是離開了學堂,因為父親升官了,離開江南了,走之前,還特意跟元夕說清,他對元夕是有好感,可卻不到要娶元夕為妻的地步。
這個時候的元夕是很感激當年那少年說了實話,不是為了攀龍附鳳,不是為了往上爬,只是他不喜歡元夕,再后來的后來,元夕聽說他定親了,元夕打探過那位姑娘的事,才發現,那姑娘才是同少年青梅竹馬的,且與元夕還有六分相似。
到這個時候元夕才明白,原來,當年是做了人替身。
到如今十一歲,元夕都覺得當年真是癡一場,也是因為當年的事,導致她母親越發嚴了,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在你不能嫁人的年紀動了小心思,那父母就要給你掐斷了念頭,真到了年歲,父母又開始著急上火,可是,你卻早就不感興趣這些東西。
在小院子里感嘆一番,就看著小楹過來了,元夕梳洗完,穿好熏香的衣裳,就去了正院,此時,就看見院子里的好些丫鬟奴才都在搬東西,元夕就奇怪了,齊媽媽看著元夕來了,立刻跑過來“姑娘怎么來了”
元夕看著這些人,問道“他們在搬什么啊?”齊媽媽邊迎著元夕進屋邊道“這不是大姑娘要出嫁嗎?夫人忙著準備添妝的東西,還有上京要用的東西,對了,還沒通知姑娘呢,晚些時候姑娘也要著了下面的人去準備了”
元夕秀眉微蹙“上京?”齊媽媽也沒具體解釋,都交給王氏了,王氏正著人把算好的賬面都收好就見著元夕來了,元夕問了,王氏就拉著她坐下“你爹爹找著了人,要帶上京去說明情況,這不是你大姐姐也要出嫁了嗎?咱們也該去京城住一段時間的”
元夕這就明白了,還沒等元夕說話,下面的丫鬟就來報,說甯國公府送了信過來,王氏就派了人拿信過來,看完后,神色有無奈,也有高興,元夕還在吃著點心,就看著她娘的表情,問道“娘怎么了?”
王氏把信放在桌上,嘆了口氣“甯國公府也要回京,問要不要同行”元夕眼睛一亮,那就可以跟七七一同了,王氏接著道“你爹肯定是知道了,而且肯定是二話不說就答應”元夕點點頭,她爹對自己的兩個姐姐那可是尊敬的不行。
“娘您想想,甯國公府的護衛可都是精兵,比咱們家的只好不差,而且咱們帶了這么些好東西,路上肯定不安全”王氏聽著女兒的話,悠悠點頭,元夕的話很在理,只不過元夕倒是又想起另一件事了。
雖然跟甯七七交好,可是甯家二房的那個嫂子卻不是個善茬,至少元夕并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