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東三省,看似平靜,實則醞釀著一場驚天大波瀾。
再有幾個月,就要出事了!
此事有多重原因,內外兩方面都有,這里先說一點內因。
在事件爆發之前,日本人占據了朝鮮,在中國東北修筑了“南滿鐵路”,擁有鐵路沿線的駐兵權,這是一個很混蛋的協議,在別人國家修鐵路,就能駐扎軍隊,這算什么玩意?
1929年,張學善為了收回“中東鐵路”,先跟蘇聯人打了一架,結果灰頭土臉,暴露了虛弱的本質。民國政府宣布跟蘇聯斷交,這給日本人創造了條件。
隨后,日本人處心積慮挑動中國內戰,汪大衛、李總刃在廣州另立中央,石友三在華北叛亂,日本人協助流亡大連的閻錫山返回山西,跟石友三合攻北平、天津,張學善率領大量東北軍進入華北,而且他自己常駐北平,無暇顧及東北。
而在南方,除了軍閥混戰以外,再加上洪水大災難,弄了個焦頭爛額,所以日本人才會乘虛而入。
說起來,這跟當年滿清入關一樣,當年的明朝因為大饑荒,再加上鼠疫和溫病(類似于covid-19病毒),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李自成、張獻忠殺人如麻,明朝政府無力圍剿,最后國破家亡,清兵殺進來了!
作為中國這樣大的國家,如果不是虛弱到極點,內亂不堪,誰吃飽了撐的敢欺負上門?
當然,外因也很重要,強盜來了得先打,打完了還要扎籬笆。
秦笛這時候去東北,已經無法挽回亂局了。
不管怎樣,歷史還會照著該有的方向行進!這場浩劫無法避免,這也是中華民族承受百年恥辱、然后完成鳳凰涅盤過程的一部分。
既然如此,那么他和晏雪去東北做什么呢?
他們要去做一件事,這件事也要從頭說起。
話說1912年2月12日,清廷宣布退位,紫禁城的外朝部分為民國政府所有。而遜帝溥儀在內廷依然保持一個微型小朝廷,儼然國中之國。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接管北京全城防務,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將遜帝溥儀遷至什剎海醇親王府。茍延13年的小朝廷壽終正寢。
1924年11月20日,紫禁城完全收歸北洋民國政府。不到一年時間,將宮內物品大部分查點完畢,登記造冊。
經初步清點,清代宮廷遺留下來的文物共有117萬余件,包括三代鼎彝、遠古玉器、唐宋元明各代的書法名畫、宋元陶瓷、琺瑯、漆器、金銀器、竹木牙角匏、金銅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嬪服飾、衣料和家具等。可謂金翠珠玉,奇珍異寶,無不盡有。除此之外,還有大量圖書典籍、文獻檔案等。
1925年10月10日,經過一年籌備,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并舉行慶典。
1928年6月,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故宮博物院。
然而這些文物并不全,在此之前,就已經有大批文物流失了!
最為嚴重的國寶流失,發生在溥儀身上。早在1922年7月,溥儀就開始以“賞賜”其弟溥杰為名,趁溥杰、溥佳二人每天上午進宮伴其讀書之機,將珍貴的宋、元版善本書偷運出宮。因為善本書與溥杰兄弟平時隨身攜帶的課本大小相類,方便攜帶,盜運活動沒有引起“內城守備隊”值勤士兵的任何懷疑。幾個月后,盜運活動的規模逐漸擴大。
開始時幾天賞一次,每次10卷或10冊;后來幾乎是逐日賞賜,賞賜數量也逐日增多。盜竊活動一直持續,直到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才得以終止。
溥儀被逐出宮后,先是居住于其父載灃醇王府,被盜出的書畫、古籍,就存在醇王府中,不久溥儀躲進了日本駐華公使館。
192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