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牛下山!”
“鐵牛挽角!”
“怒牛踏地!”
“懶牛舒背!”
皎潔月光之下,楊府后院的練武場上,楊烈正指點長子楊劫練習家傳絕學“九牛曳山訣”。他口中一聲聲報出前十二式淬煉皮膜拳法的招式名稱,楊劫則擺臂使腿將相應的拳法一式式演練出來。
在演練拳法的同時,楊劫也依照“九牛曳山訣”中所載的秘法,按照蘊含某種玄妙規律的頻率和速度呼吸吐納,隱隱約約感覺到絲絲縷縷彌散在天地之間的奇妙能量隨著自己的一呼一吸由全身上下的毛孔滲入皮膚之內,緩慢而持續地滋養強化自己的皮膚,使之更加堅韌和更富彈性。
真真切切地感受著前世練拳二十余年卻從未有過的奇妙感覺,楊劫漸漸地將全部心神沉浸其中,不僅反復揣摩感受所演拳法中蘊含的那一點最核心的“真意”,更細致入微地解析自己正在運用的呼吸導引秘術與所演拳法、外界天地元氣之間的關聯,漸漸地生出一絲難以用言語表述的玄妙感悟。
隨著這一絲感悟在心頭不斷的沉積醞釀,楊劫所施展的拳法也漸漸有了奇妙的變化,平日里見慣的赤莽牛的動作神韻一點一滴地融入拳法之中,呼吸亦由刻意的控制轉為無意而為,內外圓融一體,一切順乎自然。
楊烈的叫聲戛然而止。在他的眼中,此刻兒子演練的拳法招式已變得與自己所授似是而非,偏偏自己又完全挑不出半點別扭之處,反是顯得無比的和諧,仿佛那拳法本來便該如此。而正演練拳法的兒子在舉手投足、搖肩聳背之時,每一個動作都活脫脫地化身為一頭赤莽牛。憑著易筋境界的修為,他更清晰地感應到隨著兒子拳法的變化,他所吸納的天地元氣數量暴增數倍,而這些元氣又在兒子拳法和呼吸的導引下得到幾乎完美的利用,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效率滋養強化皮膚。
“得其意而忘其形。我習武三十年,當初也要到了易筋之境才堪堪領悟了拳法的這層真諦。你這小子竟只用了一個月,在練皮境界便已領悟。有子如此,怎不教我楊烈愧煞、喜煞!”
“哞……”便在楊烈感慨之時,一聲尚顯稚嫩的牛叫從練武場一側的假山后傳出,楊艷最寶貝的那頭赤莽牛幼犢小火忽地撒著歡跑出來,楊艷則帶著一臉地嗔怒不滿,邁著兩條小短腿在后面緊追。
楊烈見狀搖頭失笑,作為武者和軍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是該有的最基本警惕,否則在戰場上已不知死了多少次。他早已察覺女兒躲在假山后面偷看自己傳授長子拳法,卻并未去將她抓出來。
黃家的“九牛曳山訣”雖然也有“傳子不傳女”的家規,卻只限于這功法最核心的呼吸導引秘法與易筋、鍛骨、換血、洗髓四張丹方。單以拳法而言,雖也兼有煉體與對敵之用,卻不需要嚴格守密。尤其是拳法的前十二式,楊烈的親信家將皆得傳授,自己的女兒更加不需要隱瞞。
初時看到小火跑出來后徑直沖向場中正在練拳的楊劫,楊烈便要出手阻攔,隨即卻是心中一動停手將它放了過去,只是用僅余的左臂一把將追在小火身后的女兒提起來抱在懷中。
“爹爹,小火它……”楊艷有些焦急地叫道。
她雖然年幼,但生長在將門之家,耳濡目染之下也知道習武是一件正經事,最忌諱受到驚擾。
楊烈卻將手指按在她小嘴兒上讓她噤聲,隨即指向場中示意女兒自己觀看。
這頭小牛沖進練武場,卻并未沖撞練拳已到物我兩忘境界的楊劫,而是在一旁俯沖、頂角、踐踏、抖背……竟是模仿起了已被楊劫練出赤莽牛神韻的拳法動作。
這些動作在小火做出來,竟是天然的嫻熟流暢。
一人一牛在場中似嬉戲又似舞蹈,彼此相映成趣,卻又別具一番令人心馳神往的和諧韻味。
一旁的楊烈則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