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北地有一座高山名為棋盤山,山上建有一座廟宇,正當中供奉的乃是人族圣皇軒轅黃帝,在圣皇神像兩側,又有兩尊泥塑鬼使,一名“千里眼”,一名“順風耳”,用以輔佐圣皇觀聞天下疾苦,為蒼生消災解難。
天下人修建廟宇,本是求心安者居多,其實也沒有多少人當真以為圣皇他老人家會關注這一座小小的廟宇從而降下福祉。初時大家雖然也按照四時八節禮敬上供,也從沒見這廟宇生出什么靈應。
然而這情況在三年前發生變化,最初是棋盤山附近村落中的百姓偶遇的災難莫名其妙得到化解,到晚上卻夢到兩位與軒轅廟二鬼使一模一樣的神人說道日間自己是奉了圣皇旨意消除其災劫,要他們備辦香火供奉上山酬神謝恩。
鄉間百姓的心思最是淳樸,無一例外地按照神人指點到那廟宇中虔誠拜謝,除了圣皇之外,連帶著也為兩個鬼使奉上了一份香火。平時再遇到什么災劫時,也經常有人望空禱祝,希望圣皇再次顯靈解救,雖然十次之中也未必得到一次靈應,卻并不妨礙人們對著廟宇一日勝似一日的崇敬,而廟宇中的香火也隨之一日勝似一日的興盛。
其間許多善男信女出資將廟宇重修擴建,軒轅圣皇的神像也換了一尊更加氣派威嚴的。當時也有人想將兩尊鬼使一并換成新的,卻又被那神人托夢禁止。因此如今堂皇華美的廟宇之內,輝煌莊嚴的圣皇神像兩側侍立的仍是那兩尊陳舊泥胎,看上去實在格格不入。
這一天夜半子時,主持軒轅廟的廟祝早已去后殿休息。忽地從棋盤山后山方向飛來兩道金光,落在軒轅廟的正殿之內化作兩個人。
此二人俱各身高丈半,頭生雙角,發似朱砂,其中一個面如藍靛,目如金燈,一個面如瓜皮,雙耳招風,這相貌竟是與廟宇中那兩尊鬼使有七八分相似。
現身之后,藍面者來到千里眼神像面前,青面者來到順風耳神像面前,先拱手低聲禱祝道“高明(高覺)暫借尊神香火愿力一用,日后不忘尊神大恩。”
禱祝已畢,他們各自張開生滿參差獠牙的巨口一吸,登時便看到絲絲縷縷的金光從兩尊神像的身上飛出,如百川歸海般注入他們的口內。
片刻之后,那金光消失不見,那自稱高覺的青面者意猶未盡地舔舔嘴唇道“哥哥,今日來這神像凝聚的香火愿力又稀薄了一些,我們是否要再弄些手段嚇一嚇那些凡夫俗子?”
藍面的高明渾不在意地道“此事也容易得緊。西去百十里外的荒草嶺上不是有一只餓虎嗎?稍后我們便施法將它攝來放在附近的山野中,待它吃幾個人造成恐慌后我們再去將它除了,自然會有大批的人來山上酬神謝恩。”
“此計甚妙!”高覺鼓掌笑道,“大哥見識果然遠勝小弟。也虧得大哥這份見識,才想到竊取這鬼使身上的香火愿力,凝煉神軀以借體成形的主意,否則以我們妖靈顯化之境的修為,如何能夠遠離那粗笨本體任意遨游,又如何得了這二鬼使的視聽千里神通?”
高明卻并未因這稱贊而現出得意神色,只是擺擺手道“這些話不必多說,還是快些修習我們那千里眼和順風耳朵神通。如今你我的神通還只能作用于五百里范圍之內,徒具‘千里’之名而其實不副。”
高覺喏喏稱是,與兄長一起出了大殿騰空而起。身在高空時,高明一對外凸巨目放出數寸長金光,高覺的一對招風大耳也輕輕震顫,霎時間已將方圓五百里內的一切影像聲息收入眼底耳中。
且說此刻楊劫正騎著五色神牛走到了據棋盤山三百余里的青葉嶺上。這些天來,他行蹤遍及天下多處名山大澤,憑著那條“藥王鞭”之力,很順利地尋到許多靈藥的所在。只是其中幾株靈藥仙草之畔有異獸、靈禽、毒蟲之類伴生守護,尋到之后要采摘時不免有些波折。
以楊劫如今的實力,要收拾這些異獸、靈禽、毒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