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這是一面倒的屠殺,后面郭逵派來追擊的宋軍裹挾著一片灰塵到來時,這一千多遼國騎兵已被王舜臣帶人全部殺死,留下一地的尸體。王舜臣正指派人手一臉興奮的開始割遼人的腦袋。
…………
…………
大宋,熙寧三年,十月七日。
太行山的北部山區下起了雨。
這場雨不是很大,在地勢較低的地區,地面上只是積了一層薄薄的水洼。
但是,這樣的天氣,卻給在太行山秘道中趕路的一萬“山賊”帶來不小的麻煩。
這條山道便是后世有著太行天路之稱的太行山公路中的一段。
張斌在后世參與和主持了這條公路的招標和修建,甚至跟著相關人員來回考察了數次,對這條山道的地形環境異常熟悉,他甚至知道這條山道的北段半截在修建公路之前,都幾乎很少有人發現和走過,在近千年前的今天是名副其實的秘道。
此外,雖然時間提前了近千年,但是這條山道附近的地形環境幾乎沒有什么變化。
基于這兩個原因,張斌才敢帶著一萬人走這條秘道。
只是既然是秘道,便是人跡罕至所在,而沒有人走過的地方,即使地勢平坦,最多只能稱之為山道,卻是不能稱之為山路的,因為許多地方草長沒膝,甚至長滿了橫七雜八的灌木。
好在已經到了深秋,草木枯黃,雖然山風冷了一些,但走路倒是輕松了不少。
這條山道路程大概兩百里左右,靠近宋國這邊是山間谷道,而靠近遼國一方的則是由干河水溝自然形成的山道。
因為道路所限,張斌和折克柔帶領的這一萬“山賊”隊伍拉的很長,排頭和末尾相距足足三四里。
折克柔派了一隊百人偵騎,超出大部隊十多里,謹慎的搜索前進,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就會停下來,將自己隱藏在道旁的樹木、巖石之后,抓緊手中的長弓。
偶爾,在這條道路上,也會有一些狩獵的遼人樵夫出現,這些假扮成山賊的偵騎便會毫不留情的射殺。
盡管這些倒霉的遼人獵戶幾乎不可能是遼軍的細作,只是普通遼人百姓,可是放這些遼人離開,肯定會泄露張斌帶領的這一萬“山賊”的行蹤,讓太行山北邊的遼人提前有了準備。
此外,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敵軍埋伏,萬一他們泄露了蹤跡,遼軍提前路邊的山上設伏,后果是不堪設想。
而要搜索兩邊山頭的難度太大,而且必然會嚴重影響大部隊行軍速度,那樣的話這兩百里的山道,走上十天半個月也不見得能走完。
所以,這百名偵騎顯得十分小心,射殺遼人牧民時也毫不猶豫。
帶領這百名偵騎的是折克柔十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名叫折木秋,是一個和張斌年齡相仿的小伙子,但卻異常的強悍,張斌昨天親眼見此子獨自搏殺了一只太行山中的老虎。
“折將軍,依你之見,以這個速度,兩天后能否走出太行山,趕到那遼國西京道水頭城?”
折克柔抬頭望了望天色,天空中下著小雨,天陰沉沉的,看不出什么時辰,認真的思考判斷了一下,才說道“若是這雨水能夠不再下的話,兩天之后應該可以趕出太行山,但能否到達那水頭城,還要看出山之后的情景。”
張斌感受到胯下戰馬在下雨過后的山道中艱難行走,暗暗算了一下遼軍劫糧的時間,以及遼軍被郭逵和王舜臣他們伏擊之后,消息傳到遼國西京城大同府南院大王耳中的時間,眉頭微微蹙起,說道“不行,不管雨會不會停,都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兩天后走出太行山。”
折克柔暗自理解了一下張斌所說的“不惜一切代價”指的是什么,便在馬上抱拳道“下官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