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州,雍國。
定襄城內,公羊策尚在苦思東方玄那則上對。隨口自言自語,道了句此對北州當無人可對。
卦攤周圍眾人聽了則紛紛笑罵這小道士好大的口氣。他對不上此對,北州便無人能對了?大言不慚。
唯有牽馬執(zhí)劍,立于人群之中的雍秋水。知曉公羊策應是所言非虛,蓋因公羊策便是公認的北州文才第一。他若對之不上,那北州怕真是無人能對上此對了。
雍秋水倒是有些好奇那東燕武相東方玄,究竟出了什么上對,竟把這妖人也難住了。
而與之相近不遠的茶樓上。樊冷眉耳力極好,聽到此處。朱唇帶笑,冬梅綻雪。
冷月弦眉艷無雙,目中寒江熠春光。
公羊策攤位旁那位頗為清麗的名門閨秀,出言再邀道
“以閣下之文才蹉跎于市井,實乃明珠蒙塵。我定襄彭家,世代從文。與定襄書院院長南郭藻老先生為世交。他日你若能得南郭院長舉薦,定能為官入仕,報效朝堂。閣下不若先隨我過府,我父最喜結交青年俊杰,必待閣下為上賓?!?
另一旁,家中有當鋪的富家小姐見此,則是不屑出聲哼道
“哼!小道士,你且隨本小姐回府。本小姐引你與我二叔相見,我二叔乃定襄城守將牛賁。與城主大人面前都是說得上話的,與你先謀個生計想來不是難事?!?
公羊策攤位周遭眾人聽得無不乍舌,驚羨不已。心道這清秀小道果然福緣了得?。?
自乾朝以來,武人欲取功名須從軍入伍。文人則為書院舉薦。當然亦可是朝中官員舉薦。
從軍入伍說來容易,有把子力氣即可。實則若無兵謀戰(zhàn)略,亦或過人武藝。一輩子許都熬不上個伍長。
為何?布衣百姓、市井小民,去何處學兵謀戰(zhàn)略?去何處學過人武藝?單憑一股血勇戰(zhàn)陣殺敵能殺幾個?斗大個字不識二三,又如何為將?
為將者且不說武藝如何。至少須會行軍布陣,識得了沙盤輿圖,看得懂陰書調令。是故,文武雙全指的多是熟讀兵書戰(zhàn)略的煉氣之士。
常言道,窮文富武。入書院求功名才是寒門弟子一改命運的最好出路。而入書院除去拜師所用束脩,年年還要給書院交上幾兩銀子以作學資。許多農戶之家連拜師束脩都湊之不上,更休提那學資一事了。
大多貧寒人家,為了能讓后輩讀書。家中男丁入伍,女眷務農。二代人、甚至三代人供一名后輩入書院讀書,成為儒生。
成為儒生之后,方有機會獲得先生提名,書院舉薦。而是否真能入仕為官,則須看機緣了。
官員貪腐歷朝歷代皆有,且不去說。單說書院中并不止一位先生,一位先生又教有許多弟子。先生為何眾里挑一提名于你?書院又憑何單單舉薦于你?
寒門難出貴子。是故,大多儒生最后的出路不過是書院教習先生,亦或是望族、官員、豪紳富賈家中的文房、管家。又或是于商會、鏢行中從事。
只是如此,便已算是脫了農籍,收入頗豐的體面生計。再也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討生活了。后輩子嗣讀書、習武也不再是頂天難事。
至于獲得朝中官員舉薦,于尋常百姓來說則太過虛無縹緲。
試問有哪個朝中官員不去舉薦家中子侄、黨系后輩。反倒跑去舉薦一個八桿子打不著干系的寒門儒生?
除非是遇見兩袖清風,慧眼識珠的清官、大賢。再或是干脆撞見大王,得大王賞識重用。只是這后者可比祖墳冒煙難多了……
話說回來,公羊策便是被雍王尋到,請回王都咸陽的。
公羊策當年游玩至雍國王都咸陽,于街上擺攤算卦。
日卜一掛,一掛十金,解卦百金。
大致也是這身行頭打扮,旁人只道這小道士想錢想瘋了心??礋狒[之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