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數了好幾遍之后,秦川有些疑惑,他記得當初王繼宗寫信的時候,是要一石玉麥,五石番薯和二十石土芋,攏共才二十六石種子,銀子也只付了八十兩而已。
但如今,他面前的新糧食卻有足足一百石。
正疑惑間,王繼宗揚了揚鎮海鏢局給他的一封書信,笑著說道“大管事,周先生多贈了兩倍的良種。”
“難怪。”秦川恍然大悟,“這位周先生好人啊,以后有機會了得好好感謝他才行。”
“周先生乃是徐閣老的學生,繼宗曾向他請教過學問,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實乃難得的良師益友,聽聞繼宗要在婁煩乃至靜樂推廣新糧種后,周先生便多贈了兩倍良種,讓繼宗替他多多推廣新糧,以償其恩師徐閣老之夙愿。”
“哦,是該大力推廣的。”
秦川一邊笑呵呵說著,一邊打開一個大麻袋,從里面掏出一個土豆,然后……
跟后世動不動拳頭大的土豆比起來,這土芋也太小了吧,才雞蛋那么大,跟騾馬鈴鐺差不多,難怪以后會被叫做馬鈴薯。
個頭小就代表著產量低,加上干旱、嚴寒、土地貧瘠等原因,產量遠遠不如后世的動輒千斤。
據王繼宗所說,他試種兩年,在河邊最肥沃且灌溉充足的田地里盡心侍弄,畝產最高也不過七石而已,在貧瘠干旱的地里畝產才四五石。
照理說,四五石的產量已經比現階段任何糧食都高了,但問題就在于,種一畝土芋就需要至少一石種子。
要知道,如今天災連年的情況下,北方的糧食畝產也不過一兩石而已,讓農民拿一石糧去播到土地里,他們是舍不得的。
番薯稍微好一點,可以插秧種植,但也并不是每季都能插秧,而且番薯這東西吃多了肚子容易不舒服,還臭屁連連,實在是不好當主糧。
再加上小老百姓固有的守舊思想,徐光啟在北方推廣新糧食的進展十分緩慢,產量高的糧食,反倒沒人愿意種。
玉麥倒是很多人種,這東西早在嘉靖年間就傳入廣西,并向其他省份傳播了,如今南方大多省份都有種植。
只不過,這東西北方依然很少人種植,因為它比不得谷子和糜子的耐寒耐旱,遭天災的時候很容易歉收。
從科學和進步的角度,秦川是佩服徐光啟的。
從發家和致富的角度,秦川是要幫他一把的。
以后婁煩和靜游兩地的農作物,會以新糧食為主,河畔肥田或者水庫下游灌溉充足的田地,就以小麥、土豆和豆類為主,實施兩年三熟制輪播,其中小麥和土豆是主糧,豆類既能當綠肥,保持土地肥力,還能改善伙食,給馬匹精飼料。
灌溉不足的坡地,就視情況種谷子、糜子、玉米、番薯,用輪作、間作、套種等方式夾一些豆類。
其中,番薯是要多種一些的,這玩意雖然吃多了愛放屁,但依然全身是寶,番薯可以弄成紅薯粉、紅薯干等,薯藤薯葉既能人吃又能當飼料,加點麩皮或豆餅進去,就是上好的精料了。
“大管事,周先生還把徐閣老的糞丹制法,和骨灰蘸秧法一并寫下來了。”
秦川正仔細查看那些種子的時候,王繼宗高興不已地走過來,把那封信遞到他面前。
“糞丹?”
秦川有些好奇,拿過信仔細一看,只見上面密密麻麻的蠅頭毛筆字,寫著各種名城,還有許多數字,看得他一陣眼花繚亂。
王繼宗在旁邊搖頭晃腦嘆道“糞丹之法乃是徐閣老以煉丹術苦心鉆研多年,才終于研制出來的,其肥效遠勝糞肥,一斗可當大糞十石,骨灰蘸秧法亦能提高栽種成苗率,實乃耕種之良方也。”
仔細看了一會之后,秦川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這糞丹其實就是最原始的化肥,把人畜糞便、動物尸體毛血、砒霜、硫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