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法子煉出來的生鐵已經很接近后世的低碳鋼了。
于是,他立馬讓黑山和紅窊山兩座礦場建造二次精煉爐,用這種法子煉鐵。
有了好的鐵,就什么都好辦了。
陳詹又造了兩門六磅炮,一門是按照以前的鐵模預熱和中心水冷法造的,由于爐溫不夠,依然沒能得出灰口鐵炮管,但經過退火處理后性能還不錯,分別用兩倍和三倍發射藥試炮的時候,沒炸膛,也沒出現裂痕,從而得出了第一門成品炮。
第二門是按照秦川的法子,澆鑄出白口鐵炮管后,在放入封閉的加熱爐里退火,炮膛內填入碳粉,留出一道空隙,用銅管給炮膛內注入空氣,讓里面的碳粉能充分然后,給內膛滲碳退火。
完工之后,秦川驚奇地發現,這門炮的性能比第一門還好,應該是炮管經過退火處理后,成功得出了黑心可鍛鑄鐵,而且內膛經過空心滲碳和滲氮之后,強度和抗沖擊性能大為提高。
于是,秦川讓炮廠統一用這種方法鑄炮,先造虎蹲炮和佛朗機炮,盡量在春雪融化之前弄個三十門出來。
因為短期內他面對的敵人,用這兩種小型火炮就能搞定了。
至于六磅炮,現在已經有了兩門,暫時夠用了。
秦川給六磅炮正式命名為紅衣六磅炮,一是為了紀念戰死的紅衣侍從,二是為了混淆視聽,讓別人以為他的炮就是紅夷大炮。
槍廠那邊的進度也讓秦川很欣慰,李學境已經組裝了五十臺鏜床,并打制了三十支合格的燧發槍,還有二十根報廢的槍管。
也就是說,槍廠的成品率能達到六成,比明廷的軍器局或其他地方軍隊制造的鳥銃,成品率高出一倍左右。
秦川交給了李學境一個新的任務做一臺拉膛線的鏜床。
量產線膛槍很不現實,但他可以在量產滑膛燧發槍的同時,著手研究線膛槍。
重點是在于如何拉削膛線。
以現在的技術水平,制造幾支線膛槍是有可能的,但想要量產,就必須研制出一套精度極高的線膛鏜床。
這玩意沒幾個月時間是摸不出來的,若想要大量制造規格統一,精密度統一的線膛鏜床,沒個年把時間是搞不定的。
秦川還有的是時間,現在距離李洪基和張秉忠崛起,距離后金擁有入主中原的實力,還有幾年時間。
……
秦川的傷還沒好,他的封賞就送到了,依然是那個羅都事送過來的,武德將軍印一枚,千戶腰牌一塊,敕命文書一封,官服兩套,一套常服,一套公服,還有一把御賜的雁翎刀。
他用慣了長刀,這把雁翎刀便丟進了武庫。
那兩套官服倒是穿了,還穿在身上大搖大擺地在婁煩巡視。
一路遇見的鄉民,無不恭恭敬敬地叫上一聲“秦大人”。
相比于之前的小小百戶,他如今的掛正五品武德將軍印的正千戶,也算是個有分量的大人了。
……
崇禎六年二月初二,龍抬頭。
一大早,傷勢大好的秦川便領著一百紅衣侍從,還有羅大牛和兩百先登營,高舉“秦”字將旗,浩浩蕩蕩北上。
他去要寧化守御千戶所上任了。
寧化所位于靜樂縣城和寧武關中間,距離縣城八十里,距寧武關不足九十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秦川只要控制住這個千戶所,就能把靜樂縣城夾在中間,用不了多久就能控制整個靜樂。
接著就是控制寧武關,再控制嵐縣,介時,整個呂梁山腹地就盡在他手中。
如今,天氣了已經有轉暖的跡象,他會先去寧化千戶所住上一兩天,然后去汾州一趟,跟他岳父大人提親。
到那時,春雪也該融化了,也該收拾任亮和王剛豹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