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到達嵐城時,唐林憲就帶著一群百姓在城外迎接,所有人一副畢恭畢敬的模樣。
能如此順利地拿下嵐城,對秦川來說著實有些意外,他還以為要拿大炮轟上那么天的。
他本想殺唐林憲的,但見他這么識相,還主動把這大半年來收的銀子大多都拿了出來,于是便大手一揮,讓唐林憲繼續當知縣。
只不過,縣衙里的大部分人都得換掉,什么縣城主薄典吏,六房小吏三班衙役,凡是跟那些縉紳大戶有牽連的,一律撤掉,凡是作奸犯科為禍鄉里的,一律拿下。
所有為禍鄉里的縉紳老爺、奸商、潑皮地痞等等,一律拿問抄家,再挑個黃道吉日當著全城人的面殺頭。
嵐城的群眾基礎比靜樂好,抄家抓人的時候,比靜樂順利多了,群眾一揭發檢舉,關帝軍便抄著刀子呼啦地殺過去。
秦川特意叮囑過帶隊抄家的羅大牛和老黃等人,一定要仔細審問調查,不要抓錯人,讓故意誣告的人得逞,凡有誣告陷害的,輕則打板子,重則拉去砍了。
結果,只三天時間就抓了十幾個誣告別人的,有的是因為舊有的恩怨,有的是因為街坊鄰里的雞毛蒜皮之事,也有的出于嫉妒,或純屬看某個人不順眼。
這十幾個誣告的當中,有兩個被拉去砍了腦袋,最輕的一個大嬸被打了二十大板,那肥大的屁股都給打爛了。
嵐城的規模比靜樂城要大上將近一倍,人口也多了許多,之前逃入縣城的鄉民都已經返回各自村寨了,張家等縉紳大戶、無良商賈和潑皮無賴等也都殺了,整個嵐城仍有一千兩百戶,八千多人口。
這點人口在后世只能勉強算一個小鎮,但在這個年代的西北地區,已經算得上大縣了。
因為嵐縣不缺大戶人家,嵐城又地處岢嵐州南下的交通要道,所以城里的商業原本很興盛,糧油店、醋莊、布莊、鐵匠鋪、典當行、酒樓、飯肆、茶肆、酒肆、青樓、胭脂水粉鋪、車馬行、牙行、腳行、客棧、香燭鋪、古玩行、珠寶行等等等等,攏共五十多間店鋪,甚至還有一間太原來這開的鏢局分號,名字很有辨識度,叫八方鏢局。
除了店鋪之外,還有十幾個各種作坊,醋坊、醬菜坊、酒坊、豆腐坊、造紙坊等。
之所以是原本很興盛,是因為大部分店鋪和作坊的老板都被砍了腦袋,這些店鋪和作坊一時間興盛不起來了。
在靜樂城的時候,秦川就很頭疼抄家所得的十幾家店鋪和作坊,他不想要這些店鋪,因為對商業發展很不利,甚至起到反作用,使得兩地的商業倒退發展。
商業就應該遵循社會發展規律,放手給百姓去發展,保持供需平衡,杜絕壟斷,維持良好的競爭環境,催生商業技術的發展,促進消費。
只有放手于民,并保持合理的監管,商業才會繁榮。
經過羅文天提醒后,秦川決定把所有店鋪和作坊都放出去,一是直接賣掉,二是出租,三是承包,不論出租還是承包,都可以在一定年限之內以一定銀兩或糧食徹底買斷。
如今嵐城的幾十間店鋪和作坊也按這種辦法處理,但收效甚微,因為百姓們都怕朝廷打回來,或者把秦川調走,到時候朝廷秋后算賬,把那些店鋪強制收回給那些大戶人家的幸存者,或者直接收歸朝廷的話,他們可就虧大發了。
靜樂城告示貼出去十多天了,攏共才租出去三間店鋪,嵐城的更加,告示貼出去三天竟然無人問津。
秦川并不著急,等朝廷恢復他大明武將的身份,等戰事平息下來,大把多人搶著要。
對于嵐城和靜樂的政務,秦川沒搞太多亂七八糟的,依然延續明朝的縣衙管理體系,知縣管所有,縣丞和主薄當副手,分管錢糧賦稅等,下設吏、戶、吏、兵、刑、工六房,是朝廷六部的縮影,分管具體的相應政務。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