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刀降了。
這家伙知道秦川跟其他大明官將不一樣,很不一樣。
雖然他搞不懂秦川到底是要反,還是要當大官,但他知道跟著秦川混,少不了他和手下那幫兄弟的好日子。
于是,李頂梁和馮一龍率領一千關帝軍,運著二十幾門火炮還沒走到五峰山時,這家伙就帶著錢財下山獻降了。
相比于秦川之前打下來的幾座山寨,趙三刀的錢財簡直少得可憐,只有不到三百石糧食,白銀八百兩,黃金倒是有一百六十兩,金銀首飾也有一些,各式文錢一大堆。
這是因為趙三刀的地盤很尷尬,西邊和南邊都是秦川的地盤,他不敢來惹秦川,北邊是長城和寧武關,死路一條,只剩東邊的忻州可以搶一搶,可忻州城他是不可能打得進去的,城外的百姓又大多跑去當流民了,剩下的村寨個個都有圍墻箭樓之類的防御設施,基本都很難啃。
最重要的是,他的人馬都被秦川打垮了,新拉來的五百饑民飯沒少吃,出去劫糧的時候屁用都沒有。
趙三刀只得拿寨子里的銀兩去買糧食,然后坐吃山空。
吃著吃著,秦川就打來了。
思量再三,他最終還是決定投降。
算上家屬和劫來的女人,五峰山大寨一共九百多人,全被帶回了婁煩。
秦川讓人仔細甄別,將其中一百多個送到黑山挖礦改造,又挑了兩百人出了,打散分配到各個營頭,讓各營的將官訓練這些新兵蛋子,剩下的人則打散了安置進各個村寨。
趙三刀原名叫趙財旺,頭腦、武力、人格魅力等都比較中庸,既不算好也不算差,三刀這名號是別人送的,因為他使一柄兩尺六寸長的鬼頭大刀,由精鐵打造,重達二十二斤,體力充沛時前三刀極其霸道,所以人送外號趙三刀。
秦川給他當了個參將,也就是副營官的位置,領兵三百,隸屬劉有柱麾下,先在婁煩待一個月,識字、學軍規法度、學行伍操練,去到嵐城之后也要在那識字學兵法。
嵐城和靜樂城除了舊有的學堂書院之外,秦川各新開了一間軍官學堂,用來教導軍官、衙役、官吏等,還有駐守各個地方的關帝軍,都設有講師,除了識字,還要教算經和科學,當地的軍官還要輪流回婁煩講武堂進修。
所謂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秦川很重視教育這一塊,當他的地盤逐漸擴大,他需要大量識字的,懂一些先進知識的人幫他治理地方。
作為科教司司長的宋知庭已經沒時間玩丹青水墨了,正忙著在靜樂和嵐縣拜訪文人墨士,在他們的學堂書院里增加算經和科學這兩門課程。
那些文人墨士若是不肯的話,等婁煩的講師隊伍壯大之后,自然會在那兩座縣城開設新的學堂,專門面對平民老百姓,不收學費,只收書費。
秦川還讓宋知庭在那兩地設立教科所,專管教育這一塊,還設有助學金,但凡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想上學,只要向教科所申請,核實家庭情況之后可由教科所代為繳納書費。
六月十四這天,出征的事宜準備得差不多了。
當天晚上,秦川又讓文素心穿上大紅嫁衣,又當了一夜新郎。
文素心面紅耳赤地嚶嚶嚶半個晚上,又趴在秦川懷里嚶嚶嚶說了半個晚上的話,但天沒亮就黑著眼圈爬起來給秦川做早飯。
天亮后,秦川吃過早飯,在文素心的伺候下穿上官服,又膩歪一會之后,這才打著呵欠出門。
一千五百關帝軍和五百匹馱馬已經在演武場上列好隊了,王繼宗、文成、陳詹等人全都在,李頂梁、劉有柱和宋知庭等人也特地趕回來,沒有訓練任務的關帝軍和婁煩的百姓也都圍在演武場四周。
秦川走上演武場前方的高臺,說了幾句話,然后騎上一匹精挑細選的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