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點甜頭吃,讓他們幫忙打聽附近州縣的情報,包括大晉商的活動軌跡、官兵調動、民間軼事等。
交代清楚后,秦川去了趟黑山,讓嚴三七擴大鐵場和鍋廠的生產,把產量翻一倍,需要多少工人盡管征招。
同時還要調整產業結構,黑山的鐵料用來造鐵鍋、鋼筋、鐵軌,還要給槍廠炮廠提供原料,紅窊山礦場的鐵料則全部用于銷售。
汪赫侖和其他商販只待了兩天,便紛紛回去籌備糧食了。
靜樂和嵐縣也開始忙碌起來,該秋收了。
所有水利和道路工程全部停了,所有勞動力都投入到秋收當中。
一大早,秦川便和王繼宗、文成等人出現在汾河邊的土豆田里。
秦川挽起袖子,彎下腰,抓住一株土豆莖,緩緩地用力往上拔。
泥土翻起時,一叢雞蛋大小的土豆被拔了起來。
秦川抖掉部分泥土,數了數,根莖上有四個土豆,泥地里還掉了一個。
“大人,今年的收成不錯,這塊地應該能產五石以上。”
王繼宗帶著一群戶政司的官員,接連拔了數十株,見基本都結有三個以上的土豆后,不由一片振奮。
“嗯,不錯。”
秦川也滿意地點點頭。
“走吧,咱們看看玉麥去。”
“好。”
一群人又朝不遠處茂盛的玉米地行去。
這個時代的玉米棒很小個,只有后世那種北方大玉米棒的一半大,顆粒也小很多,又扁又小。
縱然如此,王繼宗依然欣喜不已,捧著一堆玉米棒跑過來,對這秦川說道:“大人,這收成比屬下往年種的那些都要好,每畝應該能收三石以上。”
“嗯,不錯不錯。”
秦川點點頭,粗略算了一下,也就三百斤上下,后世的玉米畝產一千斤左右。
這些玉米產量是后世產量的三分之一,也確實不錯了。
“明昭,你覺得,是什么導致了這些玉麥產量,比你之前種的那些要高?”
“屬下以為,應該得益于是徐閣老的糞丹。”
“嗯。”
秦川又點點頭,他記得后世有一種化肥叫鉀肥,農村人會用糞便、雞毛鴨毛、魚鱗魚內臟等扔進土坑里發酵,會得到土制鉀肥。
徐光啟的糞丹,應該也算鉀肥的一種了。
想到這,秦川拍了拍王繼宗的肩膀,道:“明昭,你和戶政司諸位同僚再辛苦點,在靜樂和嵐縣兩地把糞丹推廣開,教百姓們漚制糞丹,把整體糧食產量提上去。”
“是,屬下必不辜負大人重望。”
秋收仍在持續時,秦川便開始調整駐軍,征調李頂梁和劉有柱,準備帶這兩人和他們麾下營兵出征。
羅大牛和任亮接替他們的駐防任務,之前那批出征的士兵也全部留下來。
秦川讓劉文秀和艾能奇都進了講武堂,讓李定國留了下來照顧他們,久不久帶他們四處轉轉,看看靜樂和嵐縣百姓的安居樂業,看看這個亂世桃源。
時間可以改變任何人,劉文秀和艾能奇都還小,一個和李定國同年,一個小一歲,不過十三四歲少年而已,心性未定,還能改造,過兩年就能為秦川所用了。
出征前夜,秦川給老黃辦一場熱熱鬧鬧的喜酒。
這老家伙挑了個還沒到三十歲,拖著兩個娃的寡婦。
那兩個娃不但隨了他的姓,還被他改了名,一個叫黃大,一個叫黃二。
他說:俺這一把年紀應該是生不了的,將來還有兩個娃給俺養老送終,傳宗接代。
聽到這兩個名字時,秦川忍不住踹了他一腳,然后又給兩個娃改了新名字,大的叫黃勃,小的因為是他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