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鑄水泥秦川還是懂的,小時候家里建房子,就被當過苦力去幫著干活。
村里一有人家蓋房子,都會跟一群小孩去玩,看看能不能撿點鋼筋頭什么的,澆筑水泥的方法和流程,基本都記在了腦海里。
為了發展混凝土建筑,秦川還特意搞了個沙石廠,專門在河灘掏沙子和卵石。
碎石就暫時用不上了,沒有機械的年代,人力破碎石頭實在太費勁,水泥廠破石灰石就已經是一件很辛苦而且效率很低的工作,黑山堡城墻要用碎石的話,恐怕得搞個幾千人的石料廠,日夜不斷地捶石頭才能滿足需求。
黑山堡南城墻長約三百步,秦川準備采用面分層澆鑄的方式,先把地基整體澆鑄出來,再一層一層地往上澆鑄。
參與城墻建設的工人,多達一千五百人,一部分是負責運送材料的勞力,實際參與炒混凝土和澆鑄的也有八百人之多,分為二十組,每一組都劃分有各自負責的區域。
秦川的隔離期結束后,就開始指導工人們扎鋼筋,手把手地教。
由于工人不熟練,光地基的鋼筋就扎了三天才完成,排模板又花了一天。
秦川開始擔憂了,混凝土澆筑是有技術含量的,要一定時間內把整體澆筑出來,否則會形成縫隙,影響建筑質量,而且澆筑的時候,要用棍棒不停搗鼓,排出里面的空氣,增加混凝土的密度。
這幫工人里面,沒人擁有混凝土澆筑經驗,出什么差錯就不好辦了。
秦川干脆把工期推遲,先找一塊地,挖地基,扎鋼筋,排模板,然后把數十個工匠召集起來,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搗鼓,著重提醒一些該注意的問題,比如一個地方倒混凝土的間隔時間不能超過兩刻鐘,否則兩層混凝土難以黏合,混凝土傾落的高度不能超過五尺,澆筑一丈高的城墻時,要用斜管讓混凝土往下滑落,五尺以內的高度才可以直接倒。
教了兩天時間,直到所有工匠都會了之后,秦川才決定開工。
開工那天早上,天剛微微亮,秦川便打著呵欠走出內院前往工地。
一千多工人已經吃飽喝足了,一大早的就吃干的,而且每個人都吃上了肉,保證有力氣連續干一兩個時辰的活。
秦川到了工地上,喊了句“開工”,所有工人在工頭的催促下,紛紛忙活開了。
先是炒混凝土,按之前摸索出來的最佳配比,將水泥、卵石和沙子鏟到空地上混合,然后加水,用鐵鏟不斷攪拌。
得出水泥漿之后,用木桶將水泥漿挑到地基旁,倒入槽中,一旁的工匠則拿著木棍開始搗鼓。
秦川這個大工頭是最忙的一個,一刻不停地跑來跑去,四處指手畫腳。
三百步長的工地上人來人往,一千五百個工人干得熱火朝天,吆喝聲催促聲不絕于耳。
也就秦川這種不缺錢也不缺糧的人才舍得這么干,工地的工人加上水泥廠、鋼筋廠、沙石廠等工人,共五六千人,一天就花掉秦川七八十石糧食和三百多兩工錢。
雖然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但總體上還算順利。
這三百步長的城墻建成之后,其實就是一排加固版的樓房,地基也就是后世鄉鎮那種樓房的樣式,一格一格的,每個間隔之間隔著三丈,建成之后每一層會有五十個房間,一共三層,可以用來當倉庫、辦公房、營房等。
整座地基由地梁和樁基組成,由于下面都是黃土實層,所以地梁只打了三尺深,每隔兩丈又挖有一個六尺深的地樁,和地梁一次性澆筑成樁基。
忙了一個半時辰之后,整個地基框架澆筑完工了。
秦川命人用麻袋濕麻袋蓋在上方留出的鋼筋上,進行保水養護。
傍晚時分,他摸到混凝土表面已經硬結后,便讓人開始澆水,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