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除那伙商隊之后,秦川才知道那人不是鐘德光,而是一個許一杰特意挑了個身高長相和鐘德光有些相似的部下假扮的。
所以,他沒派人去定襄找鐘家。
他也沒去找寧化王、薛東亭和許一杰的麻煩。
得知事情失敗之后,這幾人肯定不輕易出門,且親兵護衛眾多,想干掉他們沒那么容易。
以后再收拾他們也不遲。
自天氣冷下來,秦川就派人出到岢嵐州、興縣、臨縣和永寧州這幾個地方的交通要道去設粥棚救濟饑民。
這個冬天,會有很多很多人凍死餓死。
婁煩、靜樂和嵐縣三地并沒有因為天氣寒冷而平靜了下來,修水利的百姓依然每天成群結伙地出門,冒著寒風在山溝里鋤地挖泥,開墾農田的百姓也一樣,得趕在土地徹底封凍之前,盡量多開墾幾畝農田。
晉西北是干旱且陽光充足的地區,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土地會在晚上被凍硬,白天被太陽照耀水分蒸發而解凍,晚上又再次封凍,如此反復,直到氣溫繼續下降,土地就會被徹底凍上,若是下雪,會凍得更快。
到時候,水庫、農田、道路等所有活都干不了,老百姓只能窩在家里織織布,干點竹筐、麻袋等手工活。
秦川去了一趟黑山,巡視礦場和幾個廠子之后,便一直窩在黑山堡,跟李學境和陳詹搞線膛槍及十二磅炮。
摸了半個月,第一支前裝線膛燧發槍造出來了。
螺旋轉軸是用秦川那個法子造的,造了三根終于出了一根合格的,拉出來的膛線也終于能達到秦川的要求了。
這第一支線膛槍刻有四道陰線,深度約零點二毫米,平行右旋,湊到光亮處細看很是好看。
有了線膛槍,就得弄米涅彈。
若是用以前的圓形鉛彈,跟口徑一樣大小的話,火藥爆燃時會急劇膨脹的氣體會從膛線外泄,導致鉛彈的射程和精準度大大降低,甚至都不如滑膛槍。
在米涅彈出現之前,歐洲的線膛槍都是用比口徑略大的鉛彈,硬塞進槍管,讓鉛彈的邊緣鑲進膛線內,然后用錘子敲擊通條,將子彈硬生生錘進去。
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氣體外泄,增加氣密性,發揮線膛槍的性能,但裝填速度不是一般的慢,比滑膛槍慢一倍以上。
就因為裝填速度不是一般的慢,早期的線膛槍并沒有大規模列裝,而是只給小部分精銳部隊使用,比如法國的獵兵。
直到米涅彈的出現。
這種錐形鉛彈比線膛槍的口徑稍微小一點點,裝填的時候用捅條一捅就進去了,而且不用墊鹿皮或紙張,減少一個步驟,裝填速度比滑膛槍更快。
鉛彈底部有一個凹洞,由一個木塞頂住,擊發時火藥爆燃形成的氣體沖擊木塞,將木塞頂進凹洞里,撐開子彈底部,讓底部鑲嵌進膛線,起到閉氣作用,還能讓子彈在膛線的作用下高速旋轉,飛行穩定,射程更遠,威力也更大。
這東西并不難造,有一個精度不錯的模具就行了。
秦川讓李學境做了一個軋制模具,然后把煮沸的鉛水倒進模具,將上方的蓋子往下壓,只等了一小會,里面的鉛冷卻之后倒出來,就能得到鉛彈頭。
秦川沒急著裝上木塞,而是做出數十發彈頭之后,將這些彈頭放進一個鐵鍋里,然后用石蠟和石墨粉混合做成一個個小圓球,也放進鍋里,跟鉛彈頭一起攪拌。
這么做,是給彈頭表面附上一層石蠟和石墨,增加光滑度,減少和槍膛的摩擦,減少磨損和掛鉛的情況。
同時,摩擦減少之后,子彈的轉速和初速都會稍微快一些,能增加一定程度的射程和威力。
炒過彈頭之后,秦川這才給子彈尾部裝上木塞,又把槍管拿去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