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關以東五十里,紅池口。
秦川駐馬紅池口旁邊的山梁上,皺眉望著由東邊山谷行來的稀疏人群。
“就這么點人?”看了片刻后,他忍不住問道。
一旁的老黃點點頭,嘆了一口氣:“俺和一幫子兄弟好說歹說,那里的老百姓就是不相信俺們,就是不相信建奴能打到墩縣,就幾個小村子的百姓愿意跟俺們過來避難,加起來還不到五百人。”
秦川沒往下追問,只把眉頭皺得更深了。
占領寧武關之后,他就派人出北邊的朔州、山陰縣還有東邊墩縣、代州等地,勸百姓們到他的地盤避難,或是盡快躲進大同鎮城和忻州城、代州城等大城池里。
愿意躲進大城池里的百姓倒是不少,朔州和山陰縣一帶的百姓,愿意到他地盤來避難的也不少,前前后后來了七八千人,主要是因為他在窮苦百姓中的名聲很不錯。
投效他的那些明軍當中,有些人的家眷就在朔州一帶,這些人也基本都接過來了,共一萬三千多人,有李頂梁和馮一龍率兵分批護送過來。
但墩縣和代州一帶的百姓,愿意來避難的卻少得可憐。
其中原因,有老黃所說的,那里的百姓不相信建奴能打到他們那。
畢竟宣大重兵云集,代州以北又有恒山天險和內長城,進出口只有寧武關、雁門關、大石口和平刑關,建奴很難越過這幾個關口。
另一個原因,應該是那些百姓不舍得扔下家產和田產。
代州、墩縣和忻州一帶,是一條長條形的盆地,兩側和北邊都是大山,山上的溪流眾多,最終都匯聚到這條盆地里,又有滹沱河貫穿其中,使得盆地里的田地不缺水源,很是肥沃,擁有田地的百姓不少,就算是縉紳豪強的佃戶,也能靠佃田養活一家。
這種情況下,那片地界的百姓,都不舍得扔下田地翻山越嶺跑到秦川的地盤。
老黃帶著數百關帝軍忙活了一個月,才來了不到一千百姓。
在山梁上看了一會,秦川便打馬下山,不愿再費心思去管那些百姓了。
他已經做得夠多的了,還有更多也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
如今,王繼宗和文成他們也忙得屁滾尿流,連續一個多月都在各地奔波,安置百姓,建立民政體系等。
各司的官員人數并不多,主要是因為秦川的地盤里缺乏讀書人。
占領晉西北后,邊境倒是有不少被發配充軍的朝廷官員、讀書人、各行各業的人才,還有各種各樣的工匠等,經過各司官員的招攬,這些人才絕大部分都歸順了,各司的人手得到大幅補充,但短時間內這些人還起不到多大作用,還要靠原來的官員。
布置防務之余,秦川也一直在忙民政的事,好不容易梳理清楚之后,他才終于得空來一趟紅池口。
紅池口位于云中山腹地,就在寧武關和墩縣之間的一條山路上。
所以,這里正在修建一座小型軍堡,整座軍堡周長只有一百步,高四丈,整座建筑就是一圈方方正正的城墻,也是一圈三層樓房,共九十個房間,可以駐扎五百兵力,軍堡中間的空地就當校場。
軍堡建成之后,這里要駐扎一支關帝軍,以防建奴抄山路進來劫掠。
紅池口以南二十五里處,也有一條由忻州通往寧武關的山路,地勢最險要的陽武口也在建一座高四丈的墩臺,建成后計劃駐兵五十,借助地勢抵擋一兩千敵人不成問題。
等這里的軍堡和墩臺修筑完成后,施工隊還會沿著云中山南下,在靜樂縣一帶通往忻州和陽曲的三條山路上,再修建兩座墩臺和一座小型軍堡,徹底控制外界進入靜樂縣的通道。
雖然往里面運送建筑材料很不容易,但秦川不缺勞動力,要把自己的地盤打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