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西路軍被秦川殺得落花流水的時候,另外三路兵馬卻如入無人之境,蝗蟲似的席卷宣大兩地。
德格類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兩路大軍血洗保安城之后,便兵分數路,往西南方向掃蕩,所過之處所有村鎮悉數劫掠一空。
抵達蔚州時,兩路人馬又合并一處,圍攻蔚州城。
蔚州城守將是曾經敗在秦川手下的大同參將曾草飛,城內守軍兩千五百,衙役、護院鄉勇、民壯等四千余,共七千守軍日夜堅守,數次打退建奴進攻。
德格類和阿濟格等人見蔚州城難以攻陷,出征前皇太極又明確交代過不攻堅城,于是便退兵撤圍,再次兵分數路在附近劫掠。
蔚州地處后世的蔚縣盆地,土地富饒,周圍村鎮數量眾多,且有不少村鎮的百姓和錢糧來不及轉移,無一例外地被建奴血洗一空。
緊接著,阿濟格和多爾袞、多鐸三兄弟領著正白旗鑲白旗大軍南下廣昌,將廣昌城周圍劫掠一空,并開始圍攻廣昌城。
德格類的正藍旗鑲藍旗也兵分數路,一路由他親自率領,攻破廣靈縣。
另一部由阿巴泰率領南下,攻破靈丘縣。
然后,德格類和阿巴泰會師于林關口,往西邊進發,準備和皇太極、代善會師于朔州。
而阿濟格和多爾袞、多鐸三兄弟,劫掠廣昌一帶之后,便往西攻破平刑嶺關,進入忻定盆地,朝代州、墩縣和忻州進發。
東路如入無人之境時,皇太極所率的正黃旗鑲黃旗主力,也有宣鎮一路劫掠到大同鎮,先將大同及渾源州一帶血洗一空之后,便兵圍懷仁,并進逼大同鎮城。
駐守大同的曹文詔得知皇太極兵圍懷仁,且建奴兵力分散之后,便果斷率領三千關寧鐵騎出擊,想各個擊破建奴,以解懷仁之圍。
不料皇太極早有準備,圍困懷仁,并分兵四處劫掠之余,還命揚古利和遏必隆各率兩千兵馬在懷仁至大同之間游弋。
待曹文詔兵馬一到,揚古利和遏必隆并迎了上去。
曹文詔的三千關寧鐵騎,不敵這兩員后金大將率領的正黃旗和鑲黃旗精銳,接敵不久便被擊潰,幸好曹文詔臨陣應變,命曹變蛟率一支精騎斷后,打退了揚古利和遏必隆的追擊,曹文詔這才得以收攏兩千余潰兵退回大同城。
眼見懷仁縣城久攻不下,皇太極也不愿在這座小城折損太多兵力,于是便收兵撤圍,轉而包圍大同城。
大同乃代王封國,又是山西北邊門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了原有守軍之外,曹文詔還發動城中鄉紳捐錢捐糧,招納民壯,發動百姓共同守城,廣積礌石滾木,將大同城打造得固若金湯。
皇太極看得出大同城不好打,于是寫了一封信,命人射入城內給曹文詔,上面寫道:“我之興師,非欲取龍位得天下也。今我開誠相靠,我小國人民,惟愿兩國和好,財貨豐足,相互貿易,各安獵狩放鷹,以永享太平也。我將駐此十日,以待回音,切勿遲延?!?
曹文詔當然知道,議和的話少不了要割地賠款,他也當然不敢私自和皇太極議和,只對那封信置之不理。
皇太極眼見大同這座堅城難以攻破,正欲退兵撤圍時,忽聞探報:寧遠總兵吳襄和山海關總兵尤世威率兩萬明軍馳援大同,其中吳襄以六千兵馬孤軍突進,距大同城僅有五十里。
對于皇太極來說,這又是一個削弱明軍實力的機會。
于是,皇太極親自率領八千正黃旗精銳,迎戰吳襄部。
吳襄就是吳三桂親爹,曾考上武進士,靠巴結高起潛和祖大壽,讓吳三桂拜高起潛為干爹,自己又娶祖大壽之妹為妻而起家,打仗沒多少本事,曾在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時率先逃跑,坑了祖大壽一把,因此被革職并發配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