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的確想把阿濟格堵在忻定盆地。
那三兄弟入關后根本就沒遭受多大損失,反倒一路劫得盆滿缽溢。
只要堵住山海關、大石口和平刑嶺關,正白旗和鑲白旗的兩萬人馬就出不去了。
所以,皇太極拔營退走的時候,秦川并沒有追去。
兩白旗、兩藍旗和兩紅旗的戰兵應該還有將近兩萬人,蒙古兵也肯定還有大幾千,攏共兩萬大幾千的兵力,秦川能出動的兵力最多只有一萬五,哪怕有火器優勢,在野外以少打多也很難討得到好處。
他只讓趙武派夜不收跟在后面,盯著皇太極的大軍動向,等對方主力走遠之后,這才領著三千陷陣營和三千無當營出寧無關,沿著恒山東進,想去占領大石口,堵阿濟格三兄弟。
同時,他又讓羅大牛和羅八各率兩千五百騎兵,遠遠跟在皇太極的主力后面,以牽制對方。
但,距離大石口尚有五六十里的時候,探馬突然回報,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兄弟,正領著建奴大軍通過大石口。
而且,兩白旗的主力已經在大石口西側扎下營盤,嚴陣以待,皇太極的主力又在應州一帶停了下來,離大石口只有三四十里左右,隨時可以支援大石口。
看來,皇太極早有準備,恐怕是奈何不了阿濟格三兄弟了。
無奈之下,秦川只得在原地扎營觀望,看建奴大軍撤出關外的時候,還有沒有機會。
羅大牛和羅八也停了下來,離皇太極的主力約三十里路。
……
自吳襄戰敗,宣鎮巡撫焦源清就急忙把吳襄和尤世威請回宣鎮,而大同巡撫胡沾恩則親自挽留,想讓這兩位客軍將領留下來駐守大同。
兩人一番爭奪,最后尤世威跟焦源清回宣鎮,駐守懷安。
吳襄則跟胡沾恩留在大同,駐守蔚州。
張宗衡和張全昌等宣大明將,則磨磨蹭蹭地集結大軍,準備往朔州一帶進發,救援朔州和馬邑,但一收到皇太極東撤的消息之后,眾人又急忙縮回各自駐守的城池。
明軍的探馬不敢靠近寧武關,張宗衡等人并不知道皇太極剛在寧武關損兵折將,但看到皇太極突然東撤并收攏兵力,也猜得出他肯定是在寧武關吃了敗仗。
但皇太極主力仍在,這時候誰也不敢出城,畢竟誰也不知道皇太極會不會突然調轉兵峰攻打他們駐守的城池。
要知道,皇帝可是親自下了檄文,城陷者論死。
包括曹文詔,在得知代善領數千兵馬就在大同附近時,也緊閉城門按兵不動,他麾下的關寧鐵騎已不足兩千五百人,加上城中守軍,能調動的兵力不足四千,大同城不僅是代王封國,還是他的老家,他曹家的家眷都在城里。
就這樣,皇太極回合了阿濟格三兄弟之后,便大搖大擺地由得勝堡出邊墻,撤出大明國境。
秦川一直跟在后面,但始終沒找到任何截殺的機會,無奈之下,只得收兵返回寧武關。
路上,他派人散出消息,說寧武關有真奴首級一萬七千多,韃子首級六千余,牛錄章京以上的將領首級二十八級,俘虜二十二名。
這些首級和俘虜都可以賣,價格和他前年出關殺建奴那次的價格一樣,真奴首級二十兩白銀,或十石糧食,韃子首級五兩銀子,或兩石五斗糧食。
牛錄章京首級二百兩,或糧食一百石,俘虜價格翻倍。
甲喇章京首級五百兩,或糧食兩百五十石,俘虜價格也翻倍。
梅勒章京、巴牙喇纛章京和噶布什賢章京首級一千兩,或糧食五百石,同上翻倍。
固山額真首級二千兩,糧食糧食一千石,俘虜同樣翻倍。
消息一出,宣大兩地的巡撫、地方官、將領等一片嘩然。
秦川在馬邑和山陰縣大破建奴,殺敵無數的消息,早就傳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