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特部是個源遠流長的蒙古部落,在大蒙古帝國時期曾奉命駐守阿爾泰山十二關口,因此被稱為十二土默特。
十二也就是土默特部的十二萬戶,也叫十二鄂托克,明朝中期時,十二土默特遷徙陰山和土默川一帶,占據著前套和宣大邊外富饒的土地,鼎盛時期曾擁有三十五萬人口,兵丁超過十萬,版圖東起薊鎮以北,西至鄂爾多斯高原和后套地區。
天啟七年,林丹汗發動兼并蒙古諸部的戰爭時,土默特部首當其沖,歸化城被林丹汗攻陷,前套地區盡數陷落,當時的土默特博碩克圖汗逃至鄂爾多斯,土默特部自此處于分崩離析狀態,一部分留在土默川一帶,另一部分東遷,形成了東西土默特兩部。
崇禎五年,皇太極西征察哈爾,林丹汗急忙帶著部眾西逃青海,就有不少西土默特部的部眾被裹挾其中。
留下來的西土默特部眾則紛紛投降后金,半路逃回來的也紛紛轉頭后金,共同對付林丹汗。
在此之前,東土默特部早就投靠了后金,東西土默特悉數落入皇太極之手。
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日子變得好過。
由于連年征戰,加上察哈爾部的欺壓,土默特人口越來越少,又被林丹汗裹挾了大量族人西逃青海之后,人口更是少得可憐。
直至如今,整個土默特部加起來,人口只一萬出頭,能動員的兵丁人數不足四千,比輝煌時期的人口和兵力差了十萬八千里。
其中,位于偏頭關以北哈朗兀地區的蒙郭勒津部損失最為慘重,大量族人被林丹汗裹挾去了青海,人口劇降,隨后金入寇宣大時又損失數百人,絕大部分都是死在關帝軍之手。
如今的蒙郭勒津部所剩的兵力只有一千出頭,其他老弱等人口也只有兩千余人。
蒙郭勒津部的首領是善巴,他也是左翼土默特部的札薩克,皇太極迅速建立蒙八旗后,將東西土默特分為左右二翼,讓身為兀良哈人的善巴掌管左翼,以此來削弱黃金家族的影響力。
善巴的頭銜夠大了,實力卻很弱小,正發愁去哪補充人口時,又忽聞急報:關帝軍突然北上,正在清水河一帶筑城。
聽到這消息,善巴大吃一驚,急忙讓清水河附近游牧的小股牧民帶著財物撤回來。
短短幾天之內,那些牧民紛紛回來了,萬幸的是那些關帝軍沒有攻擊那些零散牧民。
據這些牧民帶回來的情報,關帝軍正沿著清水河開建兩座軍堡,發動了不知多少勞力,每天絡繹不絕地將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運到清水河。
在周圍護衛的關帝軍有上萬人之多,就目前的情報來看,關帝軍可不是一時時興起才搞的這么個。
他們是來者不善。
善巴當機立斷,立即讓族人開始撤往歸化城,那里不僅有土默特的札薩克,還有不久前剛剛率領一支先鋒抵達歸化城的后金貝勒爺岳讬。
前面兩天的遷徙還算風平浪靜,但第三天清晨,善巴伸著懶腰走出大帳時,一匹快馬疾奔而至,遠遠便大喊道:“札薩克大人,不好了,不好了,敵人來了,關帝軍來了……”
“什么?”
善巴臉色大變。
“札薩克大人,關帝軍已經到了十里外,很快就會到。”
善巴臉色又是一變:“探馬為什么沒有回報?”
“關帝軍是趁著黑夜而來的,而且好幾個探馬都沒回來,可能已經遭遇不測了。”
“有多少人馬?”
“大約四千,人人有馬,行進速度極快,還有不少火器。”
聽到這,善巴的臉色已是慘白一片,額頭還不停地冒冷汗。
“大人,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走?怎么走?人走得了,牛羊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