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差點忘了伽利略這號人物。
這位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應該還活著吧。
想到這,秦川試著對羅自西問道:“自西,你認識伽利略嗎?知道他現(xiàn)在在哪嗎?能不能寫封信讓他來婁煩搞研究?我能為他提供一切必要的或不必要的條件?!?
羅自西神情有些黯然:“我見過他,也曾經(jīng)向他請教過一些天文和物理方面的知識,但就在去年……從羅馬到來大明的一名教士告訴我,他正在接受教廷的審判。”
秦川有些失望,被教廷審判,那基本上是完犢子了。
“那你有沒有寫信讓一些志同道合的教士或朋友來婁煩?”
“有,都交給老黃了,就不知老黃能否把人帶回來。”
“嗯,老黃辦事我放心,你可以多寫點信,不論是漢人還是西方傳教士,只要對傳教之外的任何領域感興趣,都可以請來,咱們好吃好喝招待他們?!?
“好?!?
“對了,你有沒有見過溫度計這個東西?”
“見過,教廷里部分有地位的教士就擁有這東西?!?
“嗯……那咱們先來說說這個溫度計?!?
接著,秦川將自己制溫度計的思路寫了下來。
首先是吹玻璃管,這管一定要吹得非常非常精細,然后往里面灌水銀,和現(xiàn)代的溫度計一樣根據(jù)水銀的熱脹冷縮測量溫度。
至于刻度,可以用冰水混合物來定位零度的刻度,冰可以用芒硝制取,再用沸水定位一百度的刻度,其余刻度按平均定位就行了。
最后就是用人的體溫來測試溫度計的準確度。
成年人的體溫正常在三十六到三十七度之間,有波動,但偏差不大,只要制作出來的溫度計在這個數(shù)值范圍之內(nèi),那就是可以用的。
誤差是肯定有的,但秦川不是要精準的溫度值,而是在制定標準,確立參考值。
哪怕零下三度的水,被他的溫度計測成零度,那也是沒問題的,只要其他數(shù)值全部用這個溫度計來測量,并全部參照這個標準值就行了。
做這個東西的難點有兩個,一是如何吹制出內(nèi)管足夠精細的玻璃管。
以現(xiàn)有工人的技術(shù),估計是吹不出的。
秦川的思路是:用某種可溶性物質(zhì)做一個內(nèi)模,直接澆鑄而成。
這個內(nèi)??梢苑殖蓛刹糠?,一是底部儲存水銀的部分,空間要比上面的管道大,可以用遇熱融化的物質(zhì)戳成小圓球做這部分的內(nèi)模,先澆鑄這部分,等那小圓球融化之后再插入一根細的鐵線并澆鑄第二部分的管壁。
其實這個管壁并不需要跟后世的玻璃管溫度計一樣細,但越細越好,越細精度越高。
另一個難度,則是管壁內(nèi)的空氣問題。
后世的玻璃管溫度計內(nèi)部是半真空狀態(tài)的,既能避免大氣強壓的影響導致測量精度下降,又能讓水銀在冷卻后自動回流。
而伽利略的溫度計是開口式的,測量精度必然會受到大氣壓強的影響,若直接封閉而不抽真空,則里面滿是空氣的情況下,空氣熱脹冷縮也同樣會影響測量精度。
所以,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半真空。
秦川昨晚想了一夜,終于想到了一個法子。
制造一個注射器,后世打針那種,給溫度計灌注水銀并封口的時候,趁封口的玻璃仍處于膠狀時,用注射器抽取里面的空氣。
注射器不可能將里面的空氣全部抽空,這樣就能形成半真空狀態(tài)。
當然,這是設想。
實際操作肯定會面臨不少困難。
秦川也不急,凡事講究過程,慢慢研究,慢慢解決困難,自然能搞得出來。
離開實驗室后,秦川徑直往槍廠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