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陜交界,吳堡城。
簡國寧站在臨江城墻上,靜靜望著河對岸。
三日了,他每日來此觀望,一站便是數個時辰。
吳堡乃一小縣,城內人口不足兩千,遠近村寨寥寥幾個,整個縣治人口不過三千余人。
但,吳堡乃東西交通要沖,扼秦晉之險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亦是黃河中段重要渡口之一,黃河南北水運樞紐,東西商道之據點。
盛世年華來往吳堡的多是商旅,而如今,來往吳堡的更多的便是饑民。
陜北大旱,亂賊四起饑民無數,走投無路的饑民紛紛東渡黃河,進入山西乃至中原地區尋一口活飯。
而陜北渡河要沖,僅吳堡、霞州兩地,尤以吳堡首當其沖。
延安、綏德、慶陽等各地的饑民乃至邊疆逃兵,無不紛紛涌向吳堡欲東渡黃河。
簡國寧已目送無數饑民渡過黃河,也親眼目睹了數量更為龐大的饑民命喪黃河,曝尸荒野。
吳堡小城,容不下那么多饑民,這幾年來餓死城外的饑民已有數萬之眾。
黃河兇險,被浪濤吞沒沉江而死的饑民更是不計其數。
昔日繁華吳堡,早已變成餓殍遍野水鬼飄蕩的人間地獄。
直至逆賊秦川橫空出世。
自崇禎六年起,秦川便一直派人到吳堡施粥,并搜羅船筏接應饑民東渡,期間挽救的饑民難以計量。
那時,簡國寧也像如今這般,每日里站在城頭,望著山下河畔粥棚炊煙裊裊,饑民排隊爭食,來往船筏如梭如織,一派昌平盛世景象。
好景不長,去年年末朝廷突然調榆林鎮邊軍入駐吳堡,并封鎖吳堡渡口,將秦川的粥船拒于東岸。
那時,朝廷軍隊尚未驅逐饑民,也對饑民偷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饑民雖餓死無數,仍有少量饑民能覓得一條生路。
可如今,朝廷軍隊不僅四下驅逐饑民,甚至明目張膽地殘殺饑民,割頭冒功!
親眼目睹曾金奎率兵殘殺無辜的那日起,簡國寧便無心公事,只每日到這臨江城墻來觀望。
他在看吳堡的人間地獄,再看對岸的盛世繁華。
腦海中,不停繚繞一條傳聞:山西巡撫吳甡已叛出朝廷,投效逆賊秦川。
黃昏時分,師爺張汀來到簡國寧身后,小心說了句:“大人,該回了。”
簡國寧這才收回目光,緩緩往城下走去。
走到一半,他又忽然停下腳步,朝西邊一處山溝望去。
“青羊溝已埋不下尸體了。”
他像是忽然做了什么決定,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之后,快步往城下走去。
師爺愣在原地,定定望著青羊溝,反復揣摩他這句話的意思。
青羊溝乃是萬人坑,這幾年餓死在附近的饑民,還有數次攻打吳堡而亡的流寇尸體,全都埋在那。
簡國寧下了城樓,孤身一人直奔北大街一家糧店。
糧店老板夫婦剛要關門,眼見知縣大人到來,連忙重新開門將簡國寧請進去。
進到鋪子里,簡國寧在一張簡陋的椅子上坐下,道:“你們店里不久前來了個啞巴對吧,帶他來見我。”
糧店老板夫婦面面相覷,又不敢多問,只得點頭應諾,然后一溜煙往后面庫房跑去。
沒多久,一名躬身垂首臉色木訥的年輕男子被帶了出來。
簡國寧揮揮手:“你夫婦二人先且出去,本官有些事要問他。”
糧店老板臉色一變,還以為啞巴犯了什么事,連忙躬身哀求道:“大人,啞巴這娃自打來了之后每日里只在店內干活,從不跟街面上的地痞有瓜葛,也從未跟任何人有過節,就一老實本分……”
簡國寧不耐煩地揮揮手:“本官只是有些話要問他,你等且快快出去。”
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