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烏梁素海遛馬逗鳥的秦川收到羅汝才來投的急報后,便立即騎著諾爾布送他的寶馬,帶著鳥兒往綏德城而來。
他設想過日后自己勢力壯大流寇來投時,該如何處置那些流寇,可沒想到竟然來得這么快。
據說這羅汝才狡詐多謀,反復無常,處世圓滑四通八達,因此人送別號曹操,據說滎陽大會就是他多方聯(lián)絡十三家首領才得以舉行,十三家聯(lián)手,建七十二天罡和三十六地煞也是出自他手。
他雖然沒有像張秉忠李洪基那樣打下一片地盤登基稱帝,但也是在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起義前期威望極高,在三十六營流寇中響當當的名號,闖王高迎祥兵強馬壯之時他跟著高迎祥,中期曾和張秉忠結盟,后因為與張秉忠不和,又跑去跟李洪基,后期李洪基崛起的時候一度和對方平起平坐,一個稱大元帥,一個稱大將軍。
如今,朝廷軍力大部分都用來防備秦川,剿匪的兵力有限,經歷車廂峽絕境后的流寇大多都混得風生水起,把河南、湖北、陜西和四川交界處各個州縣梨了一遍又一遍,高迎祥、李洪基、張秉忠等魁首個個兵強馬壯,與明軍周旋有余。
如此形勢下,狡詐多謀處世圓滑的羅汝才應該混得不差才對,為何會突然北上綏德投靠自己?
是羅汝才高瞻遠矚看得清未來天下形勢,還是他突遇變故不得已才委身與人?
秦川想不明白這個問題。
他并不相信羅汝才,包括李洪基張秉忠之流,都是反復無常之輩。
據說羅汝才講究盜亦有道,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旗號,只劫掠富紳豪強,對百姓和清官秋毫無犯,但秦川知道,這不過是忽悠人的屁話而已,無任何規(guī)則約束的情況下,饑餓、糧食、金銀財寶和女人等任何一個因素都可以讓每一個流寇都陷入瘋狂,奸淫擄掠才是他們的真實面貌。
李洪基是遇到佩劍書生李巖,并聽從李巖“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的建議后,才稍微收斂一些,包括“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等童謠,都是出自李巖之手,否則不論李洪基還是張秉忠亦或是高迎祥羅汝才的兵馬,行的事不過搶糧、裹挾百姓攻城,入城繼續(xù)搶,搶光了裹挾百姓接著攻城拔寨。
所以,秦川是絕不會將這些人收編進關帝軍的。
但羅汝才的歸附對他來說是好事,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日后再收服其他流寇就簡單得多了。
負責綏德城防務的是被秦川調來不久的馮一龍,包括葭州和吳堡的防務都由他負責,羅汝才率部抵達綏德城當天,馮一龍便收繳了他們所有人的兵器,一把小匕首也不留,而且五千余人不論男女老少,一個也不許入城,只將他們臨時安置在城外,日夜派兵看管,不許走脫一人。
秦川抵達綏德城時,馮一龍率馮五豹、馮七狼、馮十三鷹等一眾馮山營將領出迎,遠遠看到秦川,馮家眾將便齊刷刷單膝跪下,并齊聲唱道:“參將大將軍。”
秦川來到他們跟前,翻身下馬,這才笑道:“都起來吧,自家兄弟不用這么客氣。”
“謝大將軍。”
馮一龍這才帶著眾將起身。
秦川拍了拍他肩膀,道:“這些時日明軍動作頻繁,綏德吳堡葭州的防務你得多用心了。”
馮一龍抱拳回道:“標下必不辱大將軍重望,必人在城在,人不在城亦在。”
“好。”
“大將軍,如今明軍宵小已掘斷各處要道,并挖掘地基準備建軍堡封堵我等進軍路線,是否要出兵驅逐明軍恢復要道?”
“不必了。”秦川擺擺手,“封了路只是他們進不來罷了,咱們要出去還不簡單,他們的軍堡不過幾門大炮的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