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占領朝鮮的計劃因大雪而耽誤了不少時間,戰事持續一個多月后,后金終于在十二月下旬徹底占領了平安道、咸鏡道、黃海道、京畿道和忠清道,東邊的江原道也有將近一半領土在后金控制之中。
也就是說,皇太極已經掌控了朝鮮半島的七成領土。
其俘獲并收編的朝鮮軍隊已超過五萬,獲得的人口粗略統計已超過一百五十萬。
朝鮮各道殘軍已全部退入全羅道、慶尚道和江原道南部,總兵力七萬余,但因為李倧和所有朝中大臣都在南漢山城被俘,避入江華島的顯召世子等所有宗親也都被后金軍生擒,就連原本流放喬桐島的光海君也被俘了,群龍無首之下這七萬殘兵實乃一盤散沙,無法一統以發揮最大效用。
在此情況之下,退入全羅道的朝鮮都元帥金自點突然命人前往濟州島,釋放此前被流放至濟州島的慶平君李玏,并將李玏請至全羅道羅州城主持大局。
李玏是宣祖李昖的十二子,光海君李琿同父異母之弟,興安君李瑅同父同母之胞弟,現朝鮮國王李倧的叔父。
李適之亂時,李適率兵攻入漢城并立興安君李瑅為王,但三日后就就被李倧麾下兵馬打敗,李適逃往時被部下所殺,李瑅則在投降后,被李倧授意部下所殺。
尚且年幼的李玏并沒有參與叛亂,但與他同父同母的李瑅曾謀反并在位三日,在王權爭斗無比紛亂堪稱奇葩的李氏王朝,他就已經在劫難逃了。
沒多久,李玏就被人誣告圖謀不軌,但李倧不敢做得太過,只將他流放濟州島了事。
金自點擅自釋放李玏的行為,讓另一位都元帥沈器遠極為不滿,直斥金自點此舉是與金氏門閥在圖謀不軌。
金自點對此不以為然,沈器遠在此之前不過區區一留都大將,后金軍逼近漢城后,李倧才臨時命他為都元帥,讓他統領江原道的援軍罷了,不論威望還是兵權都遠不及他。
于是,金自點依然打著李玏的旗號,開始對各地朝鮮軍發號施令。
朝鮮不僅王權斗爭嚴酷,門閥士族之間的爭斗也是紛亂無比,金氏門閥想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其他門閥卻同樣對此不以為然。
大部分人早已看清了如今的形勢,朝鮮國被后金吞并只是時間問題,很多人開始考慮自己和門閥氏族的未來了。
而且李倧臨時多任命一個都元帥本就是愚蠢之舉,如今東部一個都元帥,南部一個都元帥,各自號令江原道和全羅道的兵馬,而夾在中間的慶尚道兵馬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
所以,金自點的發號施令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而沈器遠也無法抵擋后金軍的腳步。
除夕夜前夕,由代善率領的后金東路軍攻破江陵大都護府,沈器遠狼狽逃入慶尚道,與代善分兵的豪格則率中路軍與阿濟格、多鐸合兵一處,攻破慶尚道北部的尚州城,多爾袞率領的西路軍也越過錦江,兵圍全羅道北部的全州城。
……
崇禎八年除夕,皇太極于沈陽城皇宮宴請群臣和漠南諸部眾貝勒,慰勞眾臣一年勤懇之功。
席間,群臣和諸貝勒忽然離席齊齊跪下,并由濟爾哈朗呈上出自范文程之手的勸進表。
所謂勸進,就是請皇太極登臺一步,即位皇帝。
皇太極勃然色變,連忙怒斥眾臣,稱天子自有天命,豈是一封勸進表所能定奪?
群臣再三勸進,皇太極再四怒斥之后,群臣這才勉強作罷,然后各歸其位喝酒吃肉。
此事暫且不了了之。
城內城外大量百姓聞訊趕來,無不嘖嘖稱奇,直至大量官兵趕來驅逐方才散去。 當日,沈陽城內便新起一條傳言,稱白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