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秦良的朋友親自來談,最后才談到這個地步,那么別人自然不用嘗試了。
他的態度也很明確,拿著股份,就來談。
不想聊股份,就別來撩,他的意志迅速傳遍世界,諸如三星、三菱、通用等等公司已經知道了答案。
如果這個時候,他們還愿意過來找他談,那么大約就已經有所覺悟了,接下來提要求時也可以更輕松一些。
國外的情況,暫且不表。
國內許許多多的事情,也緊鑼密鼓地推進了開來。
天山重工、珠江重工與禹州重工這三家公司終于迎來秦良親自帶隊的考察團。
秦良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每家每家仔仔細細地談,認認真真地調研。
他甚至親自下到車間去摸排,去和各個公司的基層員工深切交談,用自己的眼睛耳朵去感受這家企業內部的氣氛。
同時秦良也給他們機會各自展示在研發與生產上的自身優勢。
最終秦良經過綜合考慮,選擇了珠江重工。
比起另外兩家企業,珠江重工的規模而利潤稍小一些。
但這家企業的研發團隊負責人正好是楚秀芳教授的學生,秦良一開始并未在意這件事,只是看到這人的履歷,發現居然是自己的校友,有點驚喜。
當面交流時,他閑扯著問了一句,才知道對方還真是儲教授教過的第一批學生。
當天談完之后,秦良出來便就與褚秀芳教授打電話打聽此人。
楚教授這時候并不知道,秦良是要和對方溝通交流重大事項。
她簡單地說了自己的看法,結果就是對此人贊不絕口。
她認為自己這個學生確實有能力有追求,在工作上認真負責,也很有拼勁。
秦良點頭,表示心里明白。
然后他果真又把注意力轉到了研發部門負責人的身上,開始更多的關注這些人的風評,以及調查各家公司研發部門的創新能力等等方面。
他甚至還安排了人喬裝打扮成快遞員,去暗中摸排這些企業的研發部門。
他發現這些公司的技術團隊居然有學術的感覺了!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帶頭的人有問題,那么自然整個部門的戰斗力也就不行了。
所以秦良便不再看好那兩家公司,轉而開始更認真地與珠江重工深入洽談。
那兩家企業都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反正就是輸了。
秦良要求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股份,他們并沒有反對,珠江重工那邊給的也差不多,但秦良就是不再考慮他們,這讓他們很是悲傷。
但他們并沒有資格去阻止秦良作出決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珠江重工得到了秦良的扶持。
在這些特種鋼材的支撐下,珠江重工肯定可以迅速的推出更好更強的產品,一舉扭轉珠江重工在國內排行第三,遲遲無法趕超的困境。
不過商業競爭就是這樣,只以成敗論英雄,在這次事關企業未來的重大競爭中,他們輸了。
為了盡量減少自己可能損失的市場份額,天山重工與禹州重工迅速地作出產業結構調整,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超大型設備上。
畢竟秦良的產能只有那么多,所以珠江重工即便技術上有突破,那也應該集中在相對中小型的設備上,比如五噸以下的吊車又或者特種的塔吊、吊軌上。
那么自己就做大型的龍門吊,把這一塊鉆研的更深入一些,倒是可以有效避免接下來即將面對的沖擊。
搞定了這邊重型機械行業的策略,秦良又把注意力放到了汽車制造業那邊。
國內的汽車制造業情況更復雜,企業更多,并且各家企業相互間的實力差距都不算大。
秦良一時間很難拿定主意,他索性把每家企業的代表車型都買了一輛,然后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