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四年十月。
哥蒙御駕親征蜀地,首先要拿下的,就是隆慶府劍門之苦竹隘。
歷史上,知州楊禮親率屬軍,于苦竹隘拼死抵抗,最終血戰成仁……
苦竹隘失守,整個蜀地之防線,也隨之而勢如破竹……
只是這次,哥蒙御駕剛抵利州,卻聞劍州楊禮,率兵三千自劍州出,直撲利州!
于劍州屯兵十數萬之哥蒙勃然大怒,命紐璘率萬軍戰楊禮于昭化,意一舉全殲劍州所部……
熟料,紐璘所部剛至寶輪,便連遭炮擊,死傷無算。
千人輕騎快馬急進,至陣前三百米,遭利州軍未知名之火器排陣齊射,頓時人仰馬翻,大敗而回……
利州軍大勝追擊,每戰必以火炮為先,列陣齊射在后。
蠻蒙之兵,概莫能擋,不得不敗退利州,以城拒守!
十萬之兵,被利州兵三千人,以及聞訊而來之順慶軍,蓬州軍合計不過萬人困于利州城,最終破城,并炮斃哥蒙,紐璘于利州。
于此同時,大量以玻璃燒制而成之龍眼大小之寶珠,隨商隊現身于蠻蒙草原,為蠻蒙貴族所喜,重金求之,初時每珠必以斗金為換……
兩月之內,其珠之價竟廉至不及兩銀!
大汗哥蒙戰場斃命在先,再有玻璃寶珠之亂造成之金融崩潰在后,蠻蒙大亂而三分,財力更是加倍衰弱。
兩年之后,大部裝備火槍之后宋之兵傾巢而出,蠻蒙之兵概莫能擋,最終不得不再次退回草原,以輕騎快馬于后宋之兵周旋……
已位列朝堂之段巖再出毒計,推出了頭皮政策,高額懸賞,每塊蠻蒙之頭皮,其價高達紋銀十兩!
無數配長短火槍之獵蠻小隊,開始位列蠻蒙頭皮,深入草原……
所過之處,遍皆頭皮被剝之蠻蒙尸骸,無論老弱,概莫例外……
待到頭皮政策推出三載,蠻蒙草原上之蠻蒙,珍稀程度幾堪比日漸可稀之食鐵獸!
后宋之最大隱患,也隨之平定。
但隨著蠻蒙平定,社稷漸安,周賢之猜忌之心,便也日盛……
大寶十二年,因賈師憲之讒言,段巖被以莫須有之罪,于實驗之新式造船廠內被抓捕下欲,受牽連下獄者,不下千人……
因重臣文云孫,蒲擇之等朝臣力保,被判斬監候之段巖得以當殿面君自辯。
大寶十三年二月二,龍抬頭。
當殿面君自辯之段巖,忽得御林軍將暗藏之短槍,斃周賢于龍椅之上!
與此同時,城內各處忽然涌出大量人馬,持更先進之后膛槍沖進皇城,和御林軍中之兵里應外合,徹底控制朝堂,兵以速射機槍封鎖全城……
史稱弒君之亂。
是日,幼君周梁以六歲之齡即位,恭閻妃為太后,恭段巖為攝政王,改國號為華興。
重臣文云孫當殿怒斥段巖此舉,乃是為國賊,被判下獄……
其余諸臣,則紛紛擁護新君以及攝政王。
蜀地之將率先響應,誓擁新君及攝政王。
其余蜀地之將,也隨之紛紛響應,局勢漸定……
四月,賈師憲等重臣四十余,因禍亂朝綱之罪,被判腰斬,因其牽連獲罪流放者,達萬余……
在攝政王段巖之連頒法令之下,輿論漸平,軍紀漸穩……
弒君之亂,也告一段落。
華興四年,蒸汽巨艦試航成功。
華興七年,倭島使臣當殿不恭,辱及幼君。
幼君大怒,命攝政王下令討之。
華興七年秋,百艘蒸汽巨艦載兵兩萬,兵分兩路以討倭島……
華興八年,倭島全面降服,恭宋為上國,以臣之禮伺之。
華興九年,幼帝自感能力不足以治國,仿堯舜之行,欲禪位于攝政王段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