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星,陸地與海洋各占四與六,其有三塊大陸。
西大陸與東大陸相鄰,兩大陸橫跨赤道南北,并以陸地集中于赤道以北呈掎角之勢。
其中有一大洋居中,東西大陸以此隔海相望,而處于東西大陸包圍的中心亦處于大洋以南則有一塊稍小的南大陸,其位于赤道以南并臨近地星南方的極圈。
——————。
暗無天日的深海。
這里是海洋生命的搖籃,亦是海洋生命的禁區。
這里不是海溝而是一條橫跨大洋中心的海底山脈,這片山脈延綿數以百公里,在這里海水的溫度最高的地方甚至可以達到攝氏四百度。
海底山脈不斷有熱浪涌入海水,礦物質與各種元素以此得到上升與吞吐,無數的微生物從這里得到營養并起航飄向海洋各處。
這里沒有海洋生物敢輕易靠近,就算以礦物質、以微生物為食的海洋生物亦不敢輕易涉險,它們的本能讓它們遠離這里。
只因為這里遍布著海底火山,吞吐著海底熔巖。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危險的地方,一個隨時都可能產生火山噴發的地帶,卻有一只別樣的蝦正四處游蕩。
這只蝦的甲殼呈青色,前腹靠近頭部的位置有兩只巨大的彎曲前肢,仔細辨認的話一眼就能看出其品種。
這是一只皮皮蝦,一只很大的皮皮蝦。
這只皮皮蝦全長超過了五米,整個的體型已經不比一般成年大白鯊小了。
此時的皮皮蝦,游蕩在荒蕪并不斷冒著熱浪的海底熔巖之間,它兩只靈動的眼球正不斷四處打量,而在一邊的打量中它也一邊不停的繼續朝著由海底熔巖形成的山脈中心走。
一路上毫無曲折,直到它靠近一個活著的正不斷向海水中噴吐著大量灰質的火山口時它這才停下腳步。
它眼球轉動并緊盯著前方不斷噴射的滾滾熱浪,稍有遲疑與徘徊,然后迅速之間,只見它躬身猛然一沖,然后整個身子陡然便沖進了那灰色的滾滾熱流之中。
按理來說,沖進火山口噴吐的熱浪之中它應該迅速被烤熟才對。
事實上它表現的也好似的確如此,因為它沖進熱浪中后直接就被熱浪的強大氣流掀翻了很遠很遠,然后飄落在海底的沙地上一動不動。
但是,仔細觀察的話,只是經過十多分鐘的等待,這只原本看似已經死去的超大號皮皮蝦眾多足部中卻有一足慢慢顫動了起來。
再然后又是幾分鐘過去,只見它一個翻身,然后它便眼神靈動再次活了過來。
嘴中吐著泡泡,皮皮蝦呆在原地好似平復了好一會兒心情,然后這才再次又爬向海底火山所在的位置。
吃飽喝足‘泡溫泉’,這已經是皮皮蝦這半個月的日常行為了。
半個月前,它其實還是一只普通的皮皮蝦,生活的位置也是在距離海底火山幾十公里外的一座海島淺水附近。
但,半個月前,當一塊小拇指大的紅色晶瑩碎片從天空墜落海底剛好掉在它的洞時它就徹底改變了。
那碎片火紅晶瑩并誘人,皮皮蝦只是遵循著生物的本能將其含在嘴里(太大太硬吃不下肚),然后它便一天又一天的開始了巨大的蛻變。
最開始不吃不喝,它一度在洞完成了三次蛻皮,而每一次蛻皮它都會快速的成長近一倍的體型。
而隨著體型的增大,它也開始慢慢追逐較大的食量。
吃的越多,它成長的便越快,同時又因為成長,它漸漸便誕生了自我。
自己是什么?為什么自己會有‘自己’這種概念?這對于皮皮蝦的短暫蝦生來說是一件顯得非常充滿哲理的問題。
這個問題一直讓皮皮蝦感到不解。
看著自己附近的同伴一天天在自己眼里變小,皮皮蝦思考了好幾天才終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