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一直攀附蔡京,事事都順從蔡京,蔡京倒臺后則事事依附蔡攸,依然是蔡家黨羽。
吳敏能上書,必然是得到蔡攸支持的,而蔡攸作為皇帝心腹,必然是揣摩到了皇帝的心思。果然昨日吳敏被蔡攸帶著進玉華閣議事,當時宰相白時中、李邦彥,樞密院蔡攸、童貫,執(zhí)政張邦昌等人都在。
這些人中,童貫是蔡京朋黨,幾十年的交情,白時中、李邦彥名為宰相,手里其實沒什么實權(quán),遠比不上掌握軍權(quán)的樞密使蔡攸,平時也基本上是蔡家的傳聲筒,張邦昌是老好人一個,沒什么主見,因此這次權(quán)臣跟皇帝議事,說白了就是蔡攸通過這些大臣,試探皇帝。
結(jié)果皇帝果然同意了吳敏的建議,決定效仿唐玄宗傳位的故事。
聽完鄭皇后派來的太監(jiān)口述的過程后,鄆王趙楷一屁股跌坐下來,臉色煞白,太監(jiān)走的時候,他想松松,硬是雙腿無力,久久站不起來。
他不怕皇帝一時興起傳位給太子,相比皇帝傳位,蔡攸的舉動更讓他恐慌。顯然蔡攸察覺皇帝有退位意圖后,讓人試探,并且搶先一步諫言皇帝傳位。如果皇帝同意了,那么蔡攸就成了太子繼位的功臣,太子不會忘記蔡攸的,如果皇帝不同意,蔡攸也不得罪皇帝。
現(xiàn)在皇帝同意了,蔡攸成了太子的功臣,接下來太子會如何對他?
如果蔡攸這些權(quán)臣支持鄆王,即便皇帝一時興起傳位太子,有這些大臣扶持,鄆王也不至于死的太慘,甚至還能繼續(xù)得到退位的太上皇支持,壓制住新皇帝,假如新皇帝萬一跟宋哲宗一樣短命的話,他這個皇帝同樣有繼承皇位的機會。
但現(xiàn)在皇帝退位,是蔡攸等人提出來的,那新皇等級,蔡攸等繼續(xù)得勢,并且站在新皇帝一邊,新皇帝要收拾他這個先皇皇子簡直不要太容易。
想到這里,趙楷恨不能馬上進宮,去父皇面前哭訴,阻止父皇做這糊涂決定??僧斔と雽m前的時候,卻被人帶兵攔住,告訴他“大事已定,王何所受命而來?”
趙楷已經(jīng)無法進宮了,宮里的消息倒是還能傳出來,皇帝催促太子立刻搬進皇宮,太子趙恒哭著不肯繼位,乃至都病了,這讓趙楷有了些期待,最好直接病死,那樣就該他馬上做皇帝了。但這只能是奢望,太子更多是故作姿態(tài)而已。
午后皇后又傳來消息,皇后告知趙楷,皇帝退位的真實想法是打算跑,一旦金兵打到黃河邊,皇帝就準備南下,效仿東晉故事,只求能保住江南半壁江山。趙楷明白,他父皇這是老謀深算,打算在這危機時刻,讓太子做一個替死鬼,替他留在京城死社稷!
這個替死鬼他趙楷沒機會做,也不想做,相反他也得跑,跟著老皇帝一塊跑。
第二日,天還未亮,一夜都沒睡好的趙楷接到宮里旨意,要他進宮。
文武百官都進宮了,皇帝下詔立刻傳位太子,如此急迫。
皇帝傳位太子,自稱道君皇帝,然后搬到龍德宮,皇后搬到擷景園。之后調(diào)整了大量朝臣任命,李邦彥為龍德宮使,蔡攸、吳敏為副使,老皇帝身邊的親信,依然跟著老皇帝,可以說給自己留下了一整套皇帝班子。
新皇帝則大量任命了自己的人,第二日就下詔任命太子詹事耿南仲為簽書樞密院事。接著下詔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升秩一等,賞賜各軍,立妃子朱氏為皇后,又下了詔令,三省、樞密院所簽署的命令,下級官員不要執(zhí)行。顯然新皇帝留了一手,準備防著老皇帝繼續(xù)亂下皇命。
新皇登基第三日,北方傳來消息,斡離不攻陷信德府,距離黃河又近了一步,新皇下詔京東、淮西、浙募兵勤王。不管結(jié)果如何,至少在抗擊金軍的主動性上,新皇帝比老皇帝要強的多。
而三皇子趙楷則惶惶不可終日,因為他最擔(dān)心的新皇帝清算的手段終于出現(xiàn)。就在新皇登基第四日,京師太學(xué)生上書,歷數(shù)蔡京、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