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也做不到太嚴格。戶籍登記謬誤極多,漏洞很大。政府制定戶籍制度,主要也是為了政府利益。比如征兵了,征稅了等等。
由于這種特殊利益關(guān)系,反倒是鄉(xiāng)村戶籍比城市戶籍管理的更嚴格,因為牽扯到賦稅。最嚴格時期,反倒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為那時候主要面對是為了征兵,每一個男丁對于國家都是一筆財富,就是一個勇士。管理最嚴的大概算是秦國,戶籍制度在商鞅法制的推動下,下放到了每一個亭,某家生了男丁,亭長第一時間就回去登記。
漢代戶籍的嚴密程度就大不如前了,到了唐代,因為府兵制嚴格了一段時間,唐玄宗之后隨著府兵制度崩潰,也就不再嚴格了。宋代和以后的朝代,基本上只出于收稅和勞役的角度來進行戶籍設(shè)計,登記的戶口一式兩份,官府留一份稱之為黃冊或者魚鱗冊,百姓留一份,稱之為白冊或者戶冊??墒钦芏嗄甓疾桓?,加上農(nóng)民為了逃避賦稅,大量人口就被隱匿了起來。何止人口,跟人口對應(yīng)的土地都在大量隱匿,北宋時期是土地兼并最嚴重的的時期,跟東漢末年并列,地方上大量出現(xiàn)數(shù)十萬畝良田的大地主,而政府登記的畝數(shù),反而比開國時期大大縮水,那些隱匿的良田主要都集中在權(quán)貴手中。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就是這些權(quán)貴的勢力太大導(dǎo)致。
作為城市居民,戶籍影響其實沒那么大,尤其是普通人家,可是中等以上的人家,就很有必要了,這牽扯到子嗣的學(xué)籍,能不能讀官學(xué),能不能考科舉,都是有戶籍做憑證的。
對于李慢侯而言,其實也有很大的影響。他之前就感覺到了,在囤積房產(chǎn)的時候,房契的買賣是需要保人作保,才能過戶,他沒有戶口,一直用的是張三的名義,就是這個原因。
李慢侯也沒有太重視,否則他也可以花錢去找人幫忙弄一個戶口,這種中間人多的是。但李慢侯是打算跑的,他一直以為自己還能走出北宋這座桃花源,因此一直也沒有在戶口上動心思,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可能回不去了,有個身份就很有必要了。
于是表達謝意道“真是謝過公主了!”
茂德帝姬擺擺手“舉手之勞而已。你再看看這個!”
說著又拿出一個冊頁,比戶冊徑直多了,有紅色的硬紙裱著。
李慢侯拿過來,一打開,不由驚嘆一聲。
“這是官冊?!”
李慢侯當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