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慢侯的家并不在陳留,而是一個此時還沒有出現的小城市,地理位置在現在的陳留境內,因此他說自己是陳留人。
陳留算是一個很古老的城市了,出名是因為曹操起家在這個地方,歷史則能追溯到更古老的春秋戰國時期。
楚漢爭霸時期,這里算是一處戰略要地,劉邦和項羽反復爭奪。因為占領陳留,劉邦往南就可以威脅項羽的首都彭城,而項羽則可以威脅劉邦坐鎮的滎陽。主要還是因為有水系溝通南北,因此地利優勢其實跟汴梁相似,只可惜隨著汴梁的興盛,陳留不可避免就要衰落。
此時只是一個小縣城,雖然位于運河商道上,可距離汴梁不到一天路程,商人的目的地都是汴梁,因此陳留失去了發展起來的可能。
這里距離開封不到四十里,漕船的速度,半個時辰可以走大概十公里的樣子,不急著趕路的情況下,一天走個六十里是比較合適的。因此陳留只能作為一個進出開封的商賈臨時歇腳的地方。
李慢侯的漕船走的更慢,因為順流而下,也不急著趕路,甚至有些畏懼前方的關卡,相對后方的追兵,前方的關卡更無法捉摸,追兵至少可見,看見了可以跑,可以躲,可以反抗,但關卡處只能任人宰割。帶著這種情緒,李慢侯沒有讓人拉纖,而是讓李四等人,包括李慢侯自己在內,輪換著跟馬氏和金二郎搖櫓,依靠南流的汴河水,慢慢往前走。
就四個男人可用,現在看來,馬氏這個婦人比男人更有用。但她畢竟是婦人,讓馬氏在一旁教李四,李慢侯自己則在船頭,讓金二郎教他,掌船更是一個技術活,李慢侯認為他更容易學會。
他學的很快,畢竟以前算有些基礎,常年從事水上活動,不但身體素質夠硬,也很習慣搖晃中掌握平衡。
劃招的要領也不復雜,所謂“招”,跟船尾的“櫓”對應,是運河上漕船的操作工具。跟船槳形狀相似,但原理不同。櫓的端頭像大刀,固定在船尾左右滑動,產生向前的動力。招的端頭的形狀像掃帚,適合撥動,其實主要作用是搖櫓時候船身產生的搖擺。
因此用招的目的就是盡量讓船保持在航道中。當然也有一些訣竅,比如要看船身,要預判,李慢侯發現跟開車倒是頗有些相似,因此掌握起來得心應手。
遠遠看到陳留的時候,李慢侯已經能夠熟練掌握漕船了,這時候他讓船暫時拋錨,自己一個人走下了漕船,沿著岸邊朝陳留快步走去。
陳留縣是一座典型的古代縣城,有方形的城墻,有環繞的護城河。運河的碼頭就在護城河邊,或者說護城河借用了一段運河航道。跟開封一樣,碼頭上有官府設的榷場,有稅官,但沒看到士兵,連城墻上都不看到士兵的影子,如此松懈的城防似乎不應該出現在戰時,對李慢侯來說,卻是一個有利的情況。
他悄然混上碼頭,盯著一艘從南邊來的,剛剛停上碼頭的商船,有官吏商船檢查,只有一個人,這不符合現代監察系統的原則,檢查的原則一般最少兩人,有互相監督之意,比如執法的警察甚至城管等等都是如此。
北邊也有一艘船南下,同樣如此處理,李慢侯又仔細看了看商船檢查的官吏的表情,發現上船前后稍有一些變化,從南邊那艘船上下來的時候,略帶喜色,從北邊那艘船上下來的時候,有些失望,但沒有一絲緊張和嚴肅,顯然是一種十分輕松的心態。
這讓李慢侯放心,至少說明開封那邊還沒有發捉拿文書到地方,連最近的陳留都不知道公主走失的情況,其他地方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這才在岸邊招手,讓金二郎將船開過來。
李慢侯自己則先跑去跟榷場溝通,表明自己的身份,亮出開封戶冊,一些相關文書。做商人不是說做就做的,得有一些前輩的聯保,小商販管理不嚴,但這種要長途運輸的買賣,是一定要有有實力的富戶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