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這么累。或者也有技巧的原因,就好像馬氏的力量不可能比得上李四,但卻比李四搖櫓更加輕松,更加高效一樣。
這是專業的效率!
進入灘水水道后,距離下一個目的地應天府還有一百多里,連夜趕路也到不了目的地,中間必須要歇一晚上。中途也沒有縣城,沒有榷關,但卻有幾個小鎮可以歇腳。
于是天黑前就在當地人稱百里集的一個小鎮落腳,當地人說這里離應天府正好一百里。百里集不大,就一條街,七八家商鋪,客棧都只有一間。不過無所謂,李慢侯也不打算住。
夜里同樣輪換守夜,李慢侯守夜的時候,隱隱感覺有人窺伺,碼頭上卻沒找到人影,讓他不免又開始焦慮起來。
好在一夜無事,可心里壓力陡增。
無論如何,今天一定要趕到應天府。北宋應天府,叫做南京。宋遼時期,中國地面上,別的不多,就是京城多。宋遼這對老冤家,互相奈何不了對方,強盛的時候一起強盛,衰弱的時候又一起衰弱,勾心斗角兩百年間,拼的就是誰的京城多。到底遼國壓了一頭,遼國有五個京師,北宋只有四個。
開封府是東京,城是汴梁城,河南府是西京,城是洛陽城,大名府是北京,城是大名城,還有一個就是這個應天府南京,城是宋城,位于后世的商丘境內。跟東西兩京相比,似乎宋城有些提不上檔次,最牛的資歷也不過是春秋戰國時期宋國的都城,但在北宋,宋城是有絕對資歷位列四京之一的,因為這里是趙匡胤起家的地方。趙匡胤建立的國家之所以叫“宋”,就是從這里來的,當年趙匡胤做宋州節度使,宋州的治所就在宋城。
為了趕路,起的很早,灘水剛剛匯入運河,水流較快,可李慢侯依然決定拉纖。盡管昨天拉纖之后,身上酸痛了一夜,可他態度堅決,今天天黑前一定要趕到應天府。
一共拉了兩陣,一陣兩個時辰左右,直到兩人完全拉不動為止。這四個時辰,足足讓他們跑了八十多里,除去中間吃飯休息時間,至少還能在行船一兩個時辰才會天黑。
終于在太陽西斜之前,他們看到了南京府。
一座雄城,城池寬廣,但不算大。比起陳留,襄邑當然龐大的多,但比起開封、洛陽,恐怕不是一個檔次,但有都城的規制,城墻很高,至于防守的效率,開封都馬馬虎虎,這里肯定也不咋樣。
在城外泊船,并不引人注目,因為等待進港的船不止一艘。
畢竟是都城,南來北往必經之地,本地也有相當的商業規模,因此城外碼頭上還是頗為熱鬧的。
宋城也有水門,城內有河道直通運河。不過不同于開封,運河從宋城城南流過,并沒有穿城而過。除了開封,大多數城市的運河都很少穿城而過的,大概是開封太大了,避不開。開封有四條河穿城而過,可這座城是屢次增修過的,內城是最早的城池,當時就只有一條河從南部流過,就是汴河,后來隨著人口增多,聚集在城外,又增加了外城,才將金水河、五丈河、蔡河囊括進來。水門對于防御是一種漏洞,因此建城的時候都是盡量避免的。
宋城沒有開封的煩惱,因此運河繞城而過。
下了船,李慢侯交代船上眾人小心,一個人悄悄走向宋城。
跟在陳留哪里不同,李慢侯不是探查的,而是找人的。
碼頭上一個個穿著不同的人聚在一起爭吵,貨船的船主、伙計,帶著頭巾的書生。李慢侯一個個湊上去聽一聽,聽見大多是為了一些商業糾紛在爭吵。
“客官,可是要過關?”
一個書生叫住了李慢侯,扔下兩個跟他糾纏不清的商人,走了過來。
這就是李慢侯要找的人,可以便捷幫人過關的牙子。
凡是商業繁盛之地,各行各業都有牙子,他們跟榷關里的攔頭、監官人頭熟,甚至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