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席后,侯東跟李慢侯來到侯家。侯東對李慢侯百般感激。晚上還想讓他一個小妾來陪李慢侯,李慢侯不能接受,婉拒了。侯家是蔡京心腹,現在轉到公主門下,而公主也放心,正因為侯家的富貴,一個下人的兒子,不但在杭州城里擁有大宅,還能納妾,這樣的富貴,還不忠心,那就沒有人性了。
侯東感謝李慢侯將公主一路護送南下,對他父兄也是頗多照顧。這其實都是客套話,主要是因為李慢侯現在是公主身邊的紅人,公主南下的功勞幾乎都算到了李慢侯頭上,李慢侯加官封賞,傻子都看得出來,公主最看重李慢侯。以后大家還要在公主府里做事,李慢侯最不濟也會是公主府的司承,甚至會是公主府令,到時候都要在李慢侯手下做事,這時候不巴結,到時候就晚了。
不但是李慢侯,李慢侯手下心腹李四也得到了照顧,酒足飯飽后,派了家妓伺候,李慢侯回來的時候,他們早已睡下。
第二日,從葉夢得處領了公文,在軍營里點齊了三十老兵,借了一百多匹騾馬和十幾艘官船,立刻出發,沿著富春江朔流而上,兩天后就趕到了婺州(金華),向婺州知州出示了柔福公主和太監馮益的書信,以及葉夢得錦上添花主動寫的公函,婺州知州也很配合,派了官差跟隨一起去義烏和東陽。
義烏、東陽兩縣官員雖然很奇怪,公主招護軍為什么會跑到婺州來,還跑到他們這山區縣中。李慢侯解釋說因為山民淳樸,兩縣縣令都很詫異,連忙表示山民可不淳樸,最是窮山惡水出刁民,他們兩縣常為此苦惱,因為抗捐抗稅的都是這些山民。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果然得出的結論不一樣。李慢侯還是堅持,兩縣縣令也只能配合,派出差役跟著兩人前往山區招募山民。
時間緊迫,他沒時間一一甄別士兵,想到了這樣一個主意。他去東陽,讓李四去義烏,讓兩人都招募大量山民,十日為限,能招多少招多少,軍餉從優。標準很低,甚至比一般宋軍都低。北宋招募士兵有一些奇怪的標準,宋太宗時期,看身高,喜歡挑選身高馬大的百姓當兵,宋仁宗時期,甚至按照身高發軍餉。這種理念跟地主雇長工一樣,身材高大的,力氣就大,干活就多,出力大的多拿錢。
李慢侯的標準不一樣,他看年齡,二十歲以下,十六歲以上,身高正常即可。同時招募的時候申明,他們是去打仗的,跟北方的蠻夷打仗,這樣讓應征的士兵都有心理準備,那些不想或者不敢打仗的山民就不會來投軍。
沒有甄別不代表不甄別,缺乏甄別的時間和標準,他用了這樣的方式。招募的東陽山民,集中起來后,讓他們徒步趕往義烏縣城,義烏招募的山民則讓他們徒步趕往東陽,先到的山民,按一定比例選取,裁掉了發路費讓他們回去。
十日之后,李慢侯招了近四千人,而李四招了六千多人。竟然有近萬人愿意打仗,讓李慢侯沒想到。他根據自己目前的管理能力和條件,決定先裁一半,從東陽到義烏,從義烏到東陽,只有最先趕到的一半人被留下。然后讓這些人全都趕去東陽縣集合,休息兩日后,一起出發。率先趕到金華城的一半人留下,李慢侯又在被裁的一半人中選了一些身材較為高大的兩百多人,將招募兵力擴充到三千人。
先后經過兩次對半比例的嚴酷的淘汰后,留下的這些人幾乎個個體格強健。讓李慢侯奇怪的是,其中少有身材高大魁梧的,跟他在山里游歷時候見到的情況相悖。心想這種選拔方式,可能只能選出善于跋山涉水的健將,身材高大的負擔也重,未必就善于奔跑。
木已成舟,重新篩選已經來不及了。將三千人百人為一都,交由一個西軍老兵統帶。這些老兵,大多都是打了一輩子仗,也只會打仗的匹夫。從少年時就開始當兵,打完仗就回鄉,有仗打了,就又被招募。運氣好的,打出來了,當了小官,本事差的,